还是老话,因为我说的事例都是在周围发生的,究竟有多少的普遍意义,很难拿出结论。其实,即便是社会学的学者,哪怕做出最烦琐的统计调查,也无法覆盖所有的个案。
所谓“个案”,就是刚才说的事例,尤其是每天与日本大学生接触,课上课下谈多了,自然对这批遭遇就业冰河期的一代有了了解。据说,眼下日本大学生的就业率已经下降到了57%,是近14年内的最低点。英国《The Economist》上周开始连载特辑〈共10回〉,题目是《日本步入未知的领域》,其内容不仅指出了日本政治以及经济结构上的弊端,而且还提醒日本人需大胆完成文化上的革命。
一个日本学生告诉我:“上大学最郁闷的是三年级的上半学期!”
我当时就问他:“为什么是三年级,而且还是上半学期呢?” 他的回答不打一个磕巴,就像终于找到了一个非要倾诉不可的听众一样。
他说:“日本上大三的下半学期就要参加各式各样的就职活动,像企业说明会啦,就业说明会啦,反正你要不参加的话,就会被别人甩掉。不过,正是因为大家三年级,所以有不少同学都想休学1年去海外留学,毕竟见的世面少,很想利用大学在校期间做些长见识的活动。”
听了他的话,我开始明白了他说“上大三的上半学期最郁闷”了。理由很简单,每个学生都面临两条路,要么你留学深造,要么随大溜,参加就职活动,抓紧时间到社会上推销自己。不过,对一个求知欲超强的学生来说,两者择一的做法未免太残酷了,因为一旦离开日本去留学,回来后的就职活动往往是无法得到保证的,谁叫你比别人推迟了1年的时间呢?
这些年来,日本各大学所面临的“就职难”基本上是一样的,包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这样的公立名门,还有早稻田大学这样的私立大学,都无法逃避就业活动的激烈竞争。难怪日本学生说:“如果去留学,干脆狠下心,将来移居海外算了。”
前不久,有个日本毕业生找我商量能否让她到上海工作,究其原因,她直截了当地说:“当年随大溜,急急忙忙找工作,稀里胡涂上了班,最近才发现这份工作我一开始就不怎么喜欢,只是生怕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份工作舍不得放弃,所以一直应付到现在。我从中学就学了中文,喜欢上海,想学有所长,想到外面闯荡一下,这样的日子才会顺心!”
不用说,日本不少学生都有上述的想法,只是看谁能迈出这一步了,其实这需要相当的勇气!顺便说下,跟日本学生喝酒,听他们的苦恼,觉得挺深的。苦恼多了,酒就苦了,有时也会彻底醉倒!以下视频是学生醉倒后的情景,他们让我上传到博客上,说是想跟同年代的人一起苦恼,不分国籍不分民族,是个大学生就会有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