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场撤出的资金要去向哪里?


这波行情最开始下跌,与这么短的时间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关。所以,我们在下跌不久就看到了这个央行的举措。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做清查违规炒作农产品的资金。所以,这次行情商品期货市场影响是最大的。有其是棉花价格。

 

资金总要找个去处。所以,房地产不能炒的时候,游资和热钱无孔不入,选择了农产品,给我们的生产和消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如果只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加息,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所以,我们增加了行政手段。

 

那么,我预期,这次从商品中撤出的资金,下一个要去的方向依然是股市。因为能给他们选择的并不多。而且他们也有充分的理由找到入场的逻辑。哪怕他们进来炒银行股和地产股,都能找出一大堆理由。其实涨跌理由都在,关键是你不涨,没有会拿出来说,你涨了自然就有人说了。比如房地产,现在国家在调控,很多炒房地产的资金撤出来了。这些资金撤出来,不是觉得中国的地产没有上涨空间,是因为被调控了。但是没有人限制你炒房地产的股票。价值这个东西,你从哪个角度说都可以了。因为20倍市盈率和50倍市盈率哪个更合理,谁都说不清楚。用一句话老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所以,在市场都不注意的时候。这些没地方去的资金选择房地产股票,也未尝不可能。当然,股市中需要他们进入的逻辑不仅仅在这里。比如,我最近去了几次4S店的修理厂和售后服务的地方。发现人很多,很多民营的装饰店也是人满为患。为什么,开车的人越来越多了。我很早之前就觉得整车类公司不见得有配件类公司好。所以,汽车配件类公司应该有很多机会。彼得林奇在寻找大牛股的时候,就把汽车配件类公司作为备选对象。我印象中的汽车配件公司并不多。比如有万向钱潮、巴士股份重组后的华域汽车、黔轮胎、福耀玻璃等等。今天我把汽车配件类的公司都拿出来看了看,才发现原来汽车配件公司的队伍扩大了很多,总共有35家。其中中小板里面有17家,创业板有一家。都是新上市的股票,而且成长性和业绩都不错。对于此,我有两个思考

 

第一,   汽车零配件竞争应该是激烈的,有没有独一无二的或者竞争实力很强的呢?

第二,   汽车配件和整车业务应该是配套的,所以,这个领域应该是有垄断或者定向配货的。

 

结果我发现了两个现象

第一,好公司不见得是好股票,但是表现并不差。比如福耀玻璃,他的客户基本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不供应的。我们说几个名牌,什么宾利了,奥迪了,宝马了,奔驰了,凯迪拉克了,一般的也有,比如大众、通用、起亚、丰田等等。这么好的公司,业绩也很优秀。但是我们从股价表现上看并没有激情上演的拉高走势。但是还很稳健,说明好的企业,机构买的多,反而凌厉的走势没有了,但是在走长期牛市。这就是稳健投资者的选择。眼睛一闭,闭上两年,再一睁,结果股价涨了很多。眼睛天天睁着会觉得股价涨的好慢。

 

第二,配套供应的公司的确很多。比如华域汽车,上海汽车配套,当然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汽车等街车都属于他的客户,这算是垄断吧。然后就是一汽富维。大家看看名字就知道与谁有关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业绩稳定的汽车配件公司,似乎并不难。但是如果我们要在新上市的中小板或者创业板中寻找,需要动点脑筋了。就是他们 怎么样才能和具有垄断或者大股东偏食性的经营模式竞争了。创业板只有一个公司,就是双林股份,中小板中却很多,有17个。他们有的是细分市场的龙头,比如万里扬是生产卡车变速器的,再比如天润曲轴是生产柴油发动机曲轴的,总之他们总是能在自己的领域寻找到竞争点。在这里,我觉得特别应该值得我们重视的应该是柴油方向上的发展。因为柴油车无论在动力和节能环保上,都应该是一种发展趋势。随着降噪水平和国内油品质量的提高,柴油轿车也会越来越受到国内的喜欢,值得研究。比如韩国的起亚品牌,他们的柴油车索兰托几乎在国内是很难买到的,因为他的柴油车都销往欧洲了。关于柴油系列的零配件公司,上市公司中有几家,比如专门供应卡车系列的,中型机械车系列的。

 

(以上内容不构成推荐,只是记录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一点思路,而且研究结果也不够成熟,据此入市风险自担,也不接受任何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