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
有“麻辣教授”之称的四川大学博导蔡尚伟,近日开始在微博上写微小说,还给学生摊派任务。对此,川大研究生、80后作家颜歌在微博里痛批他“丢人现眼”。蔡尚伟本人则对记者表示,他让学生帮助做推广,是希望将微博打造成传播实践的平台,“我不怕骂”。
尽管颜歌当天就删除了痛批蔡尚伟的微博,但很显然,对于“麻辣教授”写微小说的争议并未平息。
我对蔡教授略有关注。他被称为“麻辣教授”并走红,缘于写了一首《兽兽不是野兽》的歌词。这首歌的风格可以说很时尚,让不少网友觉得很“in”。但众所周知,以教授乃至博导的身份写网络歌曲包括微小说,是很容易被视为不务正业的,并且在很多人眼里,这类作品也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我想说,象牙塔里的教授能走向网络,其实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体现。再联系到蔡尚伟是做传播研究的,对他的行为就更容易理解了。
然而,蔡教授写作和推广微小说,并非没有可商榷之处。“菜刀体”雷人无可非议,问题出在推广方式。蔡教授说,蔡门至少有24个成员,要求每个成员每天转发一次,并往外摊销10个粉丝。对于没完成任务的学生,他进行了点名批评。在他看来,他和学生之间是“体制性关系”,并且他“很清楚哪些同学是认真转发的,哪些同学只是部分转发甚至没有转发的”,要求大家“不要偷懒”。可你是老师,就有强求学生为你推广微博、拉粉丝的权力吗?
从实际效果来看,蔡教授微博的转发量正在大幅增加,从原来每篇几次上升到几十甚至上百次了想必他已经在窃喜。可我想问的是,这些靠大量“体制性传播”的转发,有多少真实传播效果呢?哪天没了学生帮忙,还有人看“菜刀体”吗?到那时,蔡教授要不要“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将不积极转发“菜刀体”的学生逐出师门?
平心而论,蔡教授的微小说未必都“狗屁不通”。然而,微博传播的真意与乐趣就在于主动传播,靠强制或变相强制传播的微博不会有生命力。我还看到,蔡教授的微博只关注了30多人,这当然可能有他忙的原因。可是,你不去关注别人,凭什么要求大家都来“粉”你?
这就像当年博客刚流行时,有人想出名却不想写,竟找人捉刀。我当博客编辑时,凡要求编辑代贴博文的,不管有多大名气都回绝掉,因为这不符合博客精神、网络精神。
利用教师权力强求学生转发微博、摊销粉丝,不是学术腐败,至少也是学风不端。
其实,微博可以有多种玩法。明星王菲隐姓埋名自得其乐,官员伍皓赤膊上阵与博友对骂都成,但如果他们知道蔡教授玩微博的方式,恐怕都会从鼻子里哼一声说:“切!”
发表于深圳商报,详见:http://szsb.sznews.com/html/2010-11/26/content_1329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