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涨价因素不能回避供应的不足


食品涨价因素不能回避供应的不足

 

 

今天人民日报第7版引用新华视点1115日的报道《食品为何成为物价上涨“第一推手”?》中的这张图片。新华视点认为食品涨价的第一推手是:“农资‘刚性涨价’ 助推粮价‘攀升’”、“城市务工‘涨薪’ ‘拉升’务农成本”、“城镇地价‘高涨’ 传导农地‘看涨’”、“涨价反映‘价值回归’ 改善食品价格调控”。

新华视点还认引用发改委专家观点,认为“货币发行过量”、“热钱炒作因素”、“一些临时性因素,如灾害性天气导致蔬菜价格上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产品成本和需求都在上升”是当前物价上涨的四个原因。

笔者认为新华视点分析不是没有道理,这众多的理由中却忽视生产不足所导致的供应不足。说到底特别是蔬菜价格上扬,一些农产品被炒作的根本原因是供应不足。如果供应充足,根本不可能出现炒作。

这几天本地市场菜价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本来一直价格居高不下的上海青,农贸市场只卖0.60/每斤,芹菜也回落到1/每斤。但是非本地蔬菜,诸如反季节蔬菜的价格依旧是居高不下。大白菜,萝卜的价格都高于上海青和芹菜。这种现象都真实反映出价格居高是供应不足。

譬如本地也盛产大白菜、萝卜,但今年为啥这样贵?菜农说今年种萝卜白菜的时候下了大雨,影响本地大白菜与萝卜的播种与种植。上海青与芹菜的生长期比较短,短期之内迅速上市,价格马上回落,由于供应充沛价格已经低于往年。

我最近在微博中说:“当物价一路高攀的时候,农民在交换中产生的财富微不足道,所以农民是穷人,于是就会失去生产的兴趣,这样问题会更复杂。而农产品的炒作过程,这种交换就产生巨大的财富,这就是茅于轼的‘交换产生财富’,也是穷人在补贴富人,难道不是吗?”

我们在讨论众多的物价上涨因素中不能不考虑到农民的实际利益,不能让农民成为利益的旁观者。

我在927日的时候就呼吁过:《市长的“菜篮子”工程要升格为省长工程 》,我认为:“我说要成为省长工程,全国各省省长要坐在一起讨论这菜篮子工程,第一要讨论的是怎样让一些地方形成有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生产无污染的蔬菜;第二要讨论生产环节中如何保障菜农得切身利益;第三全国各省联手把握供需关系,稳定菜价。”

省长不仅要管好米袋子,要和市长们一起管好“菜篮子”。过去市长管“菜篮子”现在需要省长参与协调,加强省际间蔬菜生产的协作与供应,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食品供应充足,农民增收,市民的菜篮子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