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煎何太急


    蒙牛和伊利的事情刚出的时候,并不想说什么。对于这些连三聚氰胺都敢添加的企业,我实在不想凑什么热闹。员工用非常手段攻击竞争对手,但企业却声称和自己无关,说明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做得相当到位,能够做到“爱同爱,仇同仇”。但是这个员工还动用了公司几百万资金去发动网络枪手,如果企业确实不知情,这样的企业,其内部管理也太差劲了。
    这个事情的余波未了,又来了一个腾讯和360的事情。自己也算是从IT行业出来的人,看了这两家打得不可开交,实在是惺惺相惜。
    从竞争的角度讲,确实是你死我活的,尤其是市场上只能容纳少数几个商家的时候,比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门户等等,但是大多数行业可以通过市场细分来容纳更多的品牌和商家,比如餐饮、住宿、服装等行业。
    良性的竞争往往让消费者得益。商家必须努力控制好成本,确保产品品质,做好服务,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推出新产品、新服务,以吸引和留住消费者。
    对于牛奶,我的理解不是竞争的问题,而是市场供应量的问题。中国本来就不是一个牧业大国,内蒙古草原因为过量放牧,已经出现了土地沙化和草原生态失衡的情况。要供应13亿中国人的牛奶,我看不是要消灭对手,而是要考虑供应量的问题:如果不添加三聚氰胺,有足够的牛奶供国人消费吗?如果每家企业都勤勤恳恳养好自己的牛,挤好自己的奶,做好自己的服务,又何愁没有生意。要让全中国13亿人民都能够喝上奶,对于一个非牧业大国来讲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腾讯和360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大概360觉得不能腾讯一家通吃,我也要来分一杯羹。而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省力,又有高度,多讨巧的事儿啊。哪知道看上去文质彬彬的马化腾,骨子里比舞刀弄枪的周鸿祎还要倔强,谁也不让谁,就斗了起来,还好政府没有“打群架”,以很“低调”的姿态稍微和了一下。
    这倒也是,如果以上双方只要有一家是大型国企,尤其是央企,我想政府大概不会如此“低调”。
    从整个中国商业环境来看,几乎所有高额利润的产业都被大型国企和央企控制和垄断,比如电信、能源(油、电、煤等)、矿产、银行等,只有房地产是个例外,那时因为房地产盘子巨大,而且发展又快,光是国企和央企消化不过来,但他们在其中也是扮演着主要角色。
    剩下的所谓“竞争性”行业,种类繁多,利润微薄,竞争激烈,留给了民营企业、地方性国资和集体企业。能够脱颖而出的既是佼佼者,也是幸运者,应该庆幸和珍惜才是。这样不顾手段、不计成本和后果的“战争”,实在是让人可惜!
    中国的市场够大,每一个服务类行业,都能够孕育出世界级的公司。对于我们民企来说,能够在夹缝中生存已属不易,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踩着同伴们的身体向上生长,而是应该靠自身的实力赢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我并不是反对竞争,更不是一团和气的无原则妥协者。我喜欢竞争,喜欢挑战,但始终想在一定的限度内进行。除了遵纪守法,还要顾及道义和规则。我喜欢战胜对手的感觉,喜欢登顶的感觉。我更希望我们的胜利靠的是商业模式,靠的是市场细分,靠的是高性价比的产品,靠的是良好一致的服务。
    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是刚刚起步,中国的企业家也都在不断成长。通过我们自己的和别人的故事,相信会让我们逐步成熟起来。中国呼唤伟大的企业,同时也呼唤伟大的企业家。虽然说今天的这些“花边”不一定能够影响我们未来的“伟大”,不断地反省和防微杜渐还是必要的

   

汉庭:www.htinns.com

汉庭e会员免费注册:http://www.htinns.com/ad?SID=jqbk&CID=sina

交流请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