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十届世界原料药暨第十二届健康原料、天然原料中国展
报告撰写:左有权
2010年6月2—5日,圣毅园生物公司及农业公司组团参加了CPhI & ICSE China,此展会是亚洲地区最大规模和最高层次的国际医药原料展的国际大展,是全球医药原料药五大展会之一。为期三天的展会,我们分别与国内的一些医药及原料企业、植提企业和生化企业等都进行了我公司植物SOD产品的在展会上的宣传推广工作,特别是我们分别与世界级的展商如 Merck(默克)、Roquette(罗盖特)、Johnson Matthey(庄信万丰)、Rohm & Haas(罗门哈斯)、Evonik Degussa(赢创德固赛)、Novasep(诺华赛)。国内知名企业如,华药、石药、哈药、东药、上药、海正、华海、鲁抗等国内外领军企业,有过初步的交流,而这些展商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的忠实参展客商。此次展会我们有针对性的的拜访客户339家,关于SOD产品愿意合作的潜在意向客户91家,订单客户26家。按企业类型分别是医药企业占25%,化妆品企业占:43%,生化试剂企业占:13%,国际贸易公司占:19%。按国内国外市场分别是65%和35%。在展会上我们也看到了以SOD原料生产的SOD胶囊和SOD化妆品及SOD口服液的OEM加工商,但是在展会上没有一家以SOD原料为主的参展商,由此可见,我们的植物SOD原料在展会上成为各商家的选用优质原料提供新的机会,同时我们也结识了很多新的客户和部份老客户在会上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获到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通过这次展会及前期公司SOD产品的市场销售工作和目前公司发展提供几点合理化建议如下:
第一、原料CRO外包目标定位发展和招商,建设圣毅园SOD产品的价值链。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反映在生物技术和制药工业的增长速率。目前,中国有超过300家合同1800亿美元,而1979年只有12亿美元。中国市场的发展给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巨大机会。世界前十名制药公司已经在中国投资。未来十几年现代生物技术将实现产业化, 对我国生物产业的调研还包括了对该产业的未来发展的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我国生物产业到2010年将达到7000—8600亿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左右;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的组织器官工程、基因组工程、基因治疗、生物芯片、生物纳米和生物能源等将迅速产业化并呈爆炸性增长;到2015年;现代和未来生物产业产值在生物产业中的份额将大幅度增加;到2020年,传统生物产业将从目前的80%下降到40%左右。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考虑以圣毅园生物公司建设生物产业园并设立SOD研发中心,我们将定位招商CRO类型的公司来持续运营发展,当然从计划到实施每一步都有挑战。例如公司SOD产品的研发,首先需要建立SOD公共技术应用平台,建立并吸引类似的提供外包服务或开展研发的跨国公司与我们合作联盟,就必然要引进CRO外包研发模式。SOD原料,作为圣毅园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主导产品,表面看来是单一产品,但是它有着多方面的应用和实用价值。其体现在三个方面:1、可作为药用酶,药品食品新资源。2、可以作为植物原料药和食品增补剂、营养补充剂、保鲜剂、防腐剂、抗氧化剂、抗逆剂使用。3、医药中间体生化方面主要体现在酶制剂、化学合成、化学试剂等方面的应用。而对于以SOD原料为主研发产品,其具有很广的衍生产品能力的特性,所以SOD产品研究和技术应用的课题非常广泛。我们相信在未来5年内(到中国第12个经济发展5年计划结束),中国生物制药工业仍将以每年25%的速率增长。抓住这些发展机会是一项新的挑战。引进CRO商业模式让一些具有研发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或实验机构进驻圣毅园研发中心SOD产业园,建立研发中心或者提供部分租赁场地给从事生物与医药研发的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展研发。我们不用担心中国政策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对中小企业来说,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确实很有难度。平衡软环境和硬件设施的投入资金构建硬件设施,包括一流的建筑和先进的仪器设备。我们可通过CRO公司发展真正的加速器比这些硬件设施更重要。而通过CRO模式的公共技术平台,包括优化的培训系统、有效的人才招聘服务、频繁的学术交流、专业的法律服务和知识产权咨询。提供从人才招聘、市场拓展到财务管理一站式服务。可解决SOD研发当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建立SOD产品的价值链。
第二、原料OEM加工合作双赢的策略转型,建设并完善SOD产品服务体系。
对于SOD行业是科学领域的细分行业,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市场宣传方式比较单一和传统,如传统的会议,会展,Seminar,期刊广告,最近最为流行的是互联网宣传(包括广告,B2B,EDM等)。但整体手段还是较为单一。大型企业,尤其是外企业,十分重视市场宣传观念,其市场活动往往涵盖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不段对用户强化品牌意识,如ThermoFisher, GEHealthcare,Millipore,Invitrogen等。因此,用户对这些品牌的依赖程度极强,新的品牌想强占他们的市场十分困难。不少国外品牌因为在市场宣传上缩手缩脚,同样也会丢去来之不易的市场的,而国内的品牌尤其如此。对于我们企业而言,用什么方式才能推动公司的发展?当然公司的发展需要有好的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来支撑。我们的最佳模式选择,(定牌生产或授权贴牌生产).即可代表外委加工,也可代表转包合同加工,也就现在流行的OEM加工模式,在传统模式中求创新,这是企业发展的双赢经营手段,企业发展之初,这也是我们必然要转型于OEM模式的企业策略。对于我们而言OEM客户就意味着市场,OEM客户越多,我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越高.,OEM应用能为圣毅园生物公司加大其拥有资源在创新能力方面的配置,尽可能地减少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所以OEM方式是我们SOD产品服务体系最重要的经营方法。
第三、SOD可作为转基因生物的首选原料,发展生态农业健康绿色产业链。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和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简称GM Food)。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尤其是在转基因植物方面,它之所以没有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其安全性仍有担心,如转基因食品是否对生物体有害以及它是否会改变自然环境,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等等。不过尽管如此,自1983年英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基因移植烟草以及1993年美国将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保鲜延熟型西红柿投放市场以来,转基因技术仍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已有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南瓜、木瓜、马铃薯、番茄、甜菜等几十种作物投入商业种植。其中,前四种转基因作物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长到2003年的6770万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数量也在2003年翻了一番。但目前仍主要集中在6个国家,其中美国占63%,阿根廷占21%,加拿大占6%,中国和巴西各占4%,南非占1%。总体来说,2003年这些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种植总面积的99%。专家预计,在今后10年中,转基因作物将会扩展到25个国家,播种面积将达到1亿公顷,将有1000万农民从事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在世界转基因作物市场上,美国孟山都(Monsanto)农产品公司占据了80%的份额,德国安万特公司占有7%,德国巴斯夫公司和瑞士先正达公司各占5%,美国杜邦公司占3%。从所转移基因的特性来看,大部分转基因作物都带有抗病虫害的基因。大约18%的转基因玉米带有抵御害虫的基因,73%的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油菜能够抵御除草剂。其余的种类则同时含有这两种基因。2003年,美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为4280万公顷,比上一年增加了10%,种植的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大豆。阿根廷的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3%,该国种植的大豆几乎100%是转基因大豆。加拿大的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26%,主要种植抗虫害玉米、油菜以及抗除草剂的大豆。 巴西2003年首次通过了允许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法律,这使得在这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成为合法行为。巴西种植的全都是转基因大豆,并由孟山都农产品公司包销。中国在2003年种植了280万公顷的转基因棉花,占全国棉花种植总面积的58%,比2002年增加了33%。
出于对转基因产品的就现在形势可喜可忧,慎重与担忧的背后是巨大的创富空间,机会是属于那些勇于开拓的企业。目前人们还只是消费转基因植物产品,社会的需求是科研开发和经济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大推动力。如果圣毅园生物公司开发这方面的项目,将SOD作为转基因生物的首选原料,将是改变转基因生物研究开创了先河。SOD可以改变目前转基因产品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它是一种极好的补充剂和抗逆剂。同时以此为推广应用也为圣毅园区带动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企业的规模集群,一方面有利于植物资源开发,有利于劳动力资源配置、农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结论:一流的企业卖品牌、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三流的企业卖产品,圣毅园生物公司为创造一流的研发技术、产品、品牌企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