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人民日报安慰股市,历史表现一览


         (本文转自天涯论坛)

  人民日报"安慰"股市 发文后股市历史表现一览

  近期两市股指大幅杀跌,《人民日报》再度发文"拯救"股市。受此影响,昨日股指小幅反弹。

  11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题为"抑制通胀对股市是长期利好"的评论员文章,称"政府抑制通胀不会以牺牲经济增长和打压股市为代价","抑制通胀对股市来说是长期利好,市场没有必要对政府抑制通胀的举措反应过度"。

  专家表示,《人民日报》在股市一蹶不振之际发表利好言论,可见管理层不希望在打压物价的同时拖累资本市场,会对市场心理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

  回顾近期股市,通胀预期是此前牛市行情的导火线,而抑制通胀使市场失去了上涨动力。随着存款准备金率两度上调、国十六条等政策相继出台,大盘在流动性紧缩和加息热议的紧张气氛中,自11月12日起跳水,一路跌破2800点。

  专家解读发文回应稳定民心作用显著

  渤海证券分析师邵琳表示,《人民日报》作为党政机关报纸,发表的言论是与国家宏观政策和引导方向紧密相连的。在近期股市低迷、市场情绪紧张的时期,《人民日报》代表政府给予一定正面的回应,会对市场心理层面产生一定的安慰作用。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刘杨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近期大家对货币紧缩的预期引发了市场紧张的情绪,《人民日报》发表言论,最显著的作用还是在于稳定民心。

  《人民日报》发表言论,尤其是连续发表言论时,目的在于传递政策趋向。尤其当股指处于明显高位或低位时,就会对市场起到比较大的心理影响作用。从文章来看,国家认为市场泡沫仍然处于合理的估值范围之内。


  近三年内,《人民日报》发文后股市表现历史

  2007年

  4月17日《中国股市还能涨多高?》

  4月19日沪指大跌4.52%

        点评:套用本山大叔的一句话:这世界太疯狂了,老鼠都给猫做伴娘了!

                     那只不过是烈日当空,跑了一场急暴雨而已!

  7月21日《中央祭出组合拳股市不会剧变》

  7月23日沪指上涨3.81%

        点评: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表面上政策唱空,但资金是在做多,基金也在做多,已经计划当“大傻”,这也是管理层乐于看到的,开放式基金作为基金创新品种,大规模扩容,只有基民成了冤大头,而散户股民,从来没有聪明过的,不管涨与跌,他们总是亏,因此不能称冤大头。

  2008年

  4月7日《股市怎样走出大起大落》

  4月7日沪指上涨4.45%

       点评:这个时候的上涨,明显是一种超跌后技术反弹,市场主力自发性质明显。

  7月14日《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7月14日沪指上涨0.76%

        点评:明显的奥运“伪稳”行情,国家队性质的资金在做一做。

  2009年

  6月9日《信心逐步恢复资本市场活力再现》

  6月9日沪市收盘2787.89点,随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股指一路飙升至3471.44点(法制晚报)

        点评:明显政策做庄,从2008年底,市场已经开始有一种国家队做庄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