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 晴
终于把11月23日的日记上传到了我的QQ空间了。前几天是因为QQ空间系统出了故障,无法上传,而到了今天故障已经排除,结果同样无法上传,提示无法上传时的文字比存在故障时更长了:“您的日志包含敏感字词,请修改后再上传”。无奈!只能重新翻阅我的日记,将所谓的“敏感字词”修改为拼音。我想大家看到这些拼音时肯定会觉得一头雾水。咳,This is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赶上了新加坡的IT SHOW,买了一台ASUS电脑,这是我用的第四台笔记本电脑。虽然展销的品牌众多,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ASUS,看来我对ASUS已经有很高的品牌忠诚度了。新电脑的确不一般,速度奇快,只可惜NUS的无线网络不是很稳定,所以网络速度依然没有大幅提高。随同电脑赠送的礼物竟然是一个160G的移动硬盘和一套Altec Lansing的音响!喜出望外,做梦都想抱着那个160G的移动硬盘!不过这几天太受累了,购买电脑,重装系统,安装驱程、软件,购买配套产品,连续忙乎了三天!谢谢这几天来一直帮助我的建国和他的师弟——梁冰,谢谢李静和胡应环!
这两天特想家,特想回厦门,特想我亲爱的阿傻同志。有一回我在超市等待付款,前面的一位中年妇女和收银员攀谈了起来。刚开始我没在意,突然间觉得她们所说的语言非常熟悉,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闽南语!其实也并不奇怪,现在的新加坡华人大都是早期从福建和广东漂洋过海而来的移民的后代。有意思的是,凭我——老家在泉州,生长于漳州,现居于厦门——的经历,我可以肯定,收银员操的是地道的漳州腔,而那位中年妇女却是不折不扣的泉州腔。当时我真想用厦门腔加入她们的谈话,来个三腔同鸣。从超市出来之后,也不知为何,突然特想家,特想讲闽南语,此时乡音的力量战胜利了一切,不知不觉中竟然眼眶湿润!
不管时间流逝,不管空间转移,不管世间沧桑,乡音依旧未改,的确如此!新加坡的华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虽然他(她)们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和普通话,但是回到家里,回到族群中间,回到他(她)们的日常生活中,乡音如旧!
这些天一直与我同在一室自习的那位“菲律宾”博士,我与他的交谈渐渐增加。有一天我故意寻找话题与他攀谈,就问了一个在英语中最没创意的问题:“Where are you from?”“I am from Burma” Burma?我的脑中闪出的第一个概念是“河马”。百思不得其解,急忙求助于金山词霸。哦,原来是“缅甸”!着实吓了我一跳,竟然也有如此穿金戴银的富家子弟是来自缅甸。呵呵,看来再贫穷的国家也会有富豪。这位缅甸公子的名字更是吓了我一跳——YeYe,而且他竟然也知道在中文中这俩字的发音的意思就是“Grandfather”。我们两人都为此笑翻了天。每次遇到他时我都不知如何开口叫他,总不能让我喊他“爷爷”吧。幸好他也记不住我的英文名字,一开口就说“Hello, Friend”,我也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赶紧把这句话原原本本地回敬过去。
更加让我吃惊的是,YeYe说他的爷爷是福建人。他说他的爷爷和奶奶在家里都是讲闽南语的,可惜他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他也只是学到了闽南语中的一些简单用语。他突然讲出了一句话,立即又将我的思绪带回了厦门。他说的是“Ji, Lo, Sa, Xi, Go, La, Qi, Bei, Gao, Zha”。我笑了,他也笑了,这就是语言的力量,我懂得他所说的语言,他也知道我懂得他所说的语言。我们因为有共同语言而高兴,因为有共同的祖先而高兴。
不管时间流逝,不管空间转移,不管世间沧桑,乡音依旧未改,的确如此!
不止乡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传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就是当今中国内部很多维护中国传统政治方式的那批人所依赖的一个基本论据。的确如此!
不过很难改变的事实并不等于说不存在改变的需要和趋势,这是两个层面的概念。前者指的是一种现实状况,后者指的是一种价值判断。如果公民公认某种价值判断,那么即使很难改变,社会精英甚至每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朝这种价值判断的方向前进,10年太短,20年,50年,总是会有彻底改变的一天!
人类的文明、人类的一切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终将战胜所有的腐朽的落后的传统,战胜所有的保守落后的势力。
我希望我在上传这篇文章的时候,不会再出现与上次同样的提示“您所发表的日志包含敏感字词,请修改后再上传”。
难道这不需要改变吗?!难道你还要根据中国的传统历史来论证说这种状况就不需要改变吗?!难道你就真的不懂人类的普世的价值判断吗?!
乡音未改,制度可变!
于P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