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透明说话才可信,这些年信用建设缓步前行


    最近被同学尊称为根叔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直言不讳:仅仅靠国家规定的工资收入,高校教师的待遇就太差了,而低工资逼教师不搞学术捞外快。

   我想首先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无论工资高低,财富多寡,都会一如既往地去创造财富,也就是都嫌自己的财富少,所以希望提高工资待遇去收获很好的管理效果是不可行,还必须有一套严格和实际能得到执行的规章制度,当然从纵向的收入比较,教师的工资并不算高,但是在我看来也不算低,另外虽然教师比较累,但是工作遇到的问题在代完一轮或两轮以后就没有什么了,而商人每天都面对着后一天的收入不确定性,所以单纯从自身出发,比较,而不纵向的比较,可能得不到更为公正的结论,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北大教授都说自己的收入低,部级,副部级官员也说自己的收入低,到家众说纷纭,没有一种可判断的方法,这些长期下来就会形成不好的说话环境,可以说这些年来商业信用建设发展得不错,企业守信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原因是他们意识到守信可能获得巨大的收益或者不守信所带来的信誉,收益损失,但是个人信用建设可以说缓步前行,比如年收入12万元主动申报,处级官员要申报个人和配偶,子女财产等,但是这些新举措相对于社会中所有个人的信用建设来说还很有限,且形式化,甚至我们都看不到何时才会真正推动个人诚信档案库的建设,同样因为信息不透明,也使得社会力量推动信用建设失去力量,于是我认为收入不透明,就不可以比,应该晒收入才谈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