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在大脑死亡后能继续存在吗? 王溢嘉
即使某些人在催眠状态下所说出的既往人物及事件,后来都被查证属实,而且来自个人过去阅听经验的可能性也都一一被排除,这也并不表示它就是当事者的「前世回忆」。就像我们在前面提到的沙考,确实是有那种现象,但对现象的解释却也可能是错的。
前世回忆论者最大的难题是它必须先说明记忆如何在肉体(特别是大脑)死亡后仍能继续存在,又如何重新输入一个新个体的脑中。就笔者所知,尝试在这方面提出一个解释模式,而且较有说服力的应该是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谢德拉克(R.Sheldrake)的「形态形成场」(Morphogenetic fields)假说。
谢德拉克在一篇《我们的记忆能在大脑死亡后继续存在吗?》 论文里,先对记忆的理论做了一些回顾。关於记忆,近来确实有一些新理论认为,人们对过去经验的记忆并非固定地贮存於脑中某些特殊细胞或部位中,而是弥漫、散布於整个脑中,也就是说记忆是个「全像」(Hologram)或「场域」(Fields)的问题,而我们的大脑就是这个记忆场的场域。
谢德拉克更进一步指出,有些记忆场可能在大脑之外。他的「形态形成场」原是用来解释其他现象,譬如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含有同样基因蓝图的细胞为什么会发育成皮肤、心脏等完全不同形态的东西?谢德拉克认为,它并非透过基因传递,而是来自超越时空的「形态共振」(Morphic Resonance),也就是说有一个外在於物体的「形态形成场」 决定了事物的形态。这听起来似乎很玄,打个简单的比喻,电视机所显现的影像(形态),并非由电视机内部的零件与构造所规划或创造,而是来自电视台制作好的节目(形态形成场),电视机只是一个接收、调频和显影器,它的功能主要是「重现」影像。
谢德拉克认为在某些方面,人脑就好像这样的一部电视机(这个比喻当然太过粗陋),而个人过去的种种经历所形成的各种形态场,是不在大脑之内的(但在「哪里」却很难说清楚,我们只能说它有点像磁力场,是存在而看不见的)。所谓「回忆」是我们打开及调整意识的频道,让我们的脑组织和既有的形态场产生「共振」,结果,过去的种种经历就又浮现於脑中。而如果大脑功能不是很敏锐或调频调得不是很精准,那呈现的可能只是模糊、片段或有其他杂讯的记忆形态。
这个假设不管多玄妙,它最少「解决」了记忆如何在大脑死后仍能继续存在的难题,因为过去的经历是以形态的方式存在於形态场里;而且它也不必重新输入新的生命个体中,因为只要调整新个体的意识频道,就能使100年前或500年前的形态重现於脑海的萤幕中。
催眠,似乎就是一种调频的动作。但它还是无法解释浮现的影像何以就是「这个人」独一无二的前世经验。
(本文收录於《前世今生的谜与惑》一书中,本书近日将在大陆出版上市,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