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基础工作审计札记


 
 
 
无形资产基础工作审计札记
 
 
 
张政斌(高级审计师)
 
 
 
 

主要为审查无形资产基础工作是否到位

(1)、审查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关注无形资产开发、购置和转让的计划审批制度、职责分工制度、保护制度、评估制度等是否健全、严密、有效,验证①科研项目从立项申请至获取专利权之前这个期间,其人员、经手人变动时,是否严格履行有关项目合同、项目技术进展、项目设备、仪器、技术资料、项目资金应收款、应付款等情况的交接手续,②针对技术骨干调动时,用来专门防止正在研究项目的技术和财产流失的措施是否有效,如否,则评价无形资产流失的风险程度。
(2)、审查无形资产价值总额的正确性:通过审阅无形资产的项目构成及其权属证明,关注①不同来源取得的各项无形资产是否有授权批准文件,增加业务法律程序是否完备所有权是否归被审计企业拥有,成本是否能可靠计量,计价方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②商誉的作价入账是否是在企业发生合并的前提下进行的,验证①企业是否将只有使用权的无形资产作为具有所有权的无形资产下账,②企业是否将正常经营期间内的商誉擅自作价入账,③是否将企业一般性商标、非专利技术、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列为无形资产,④将企业已经过期的专利权、特许权等仍然保留在无形资产账户中等等,如是,则认定记录企业故意采用使用权和所有权“张冠李戴”等一系列有意抬高无形资产价值的手法,来虚列或多列无形资产价值,增加无形资产成本,从而虚增资产、扩大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进而减少利润、减少所得税的行为和数额。
(3)、审查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真实性:通过审阅企业注册资本文件和无形资产账面记录,测算无形资产在注册资本中的份额,必要时也可现场观察、实地调查或请专家鉴定评估无形资产的有效价值,关注①企业注册资本中的各项无形资产是否具备资产应有的各种特征,是否能在一定时期内为企业创造或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②无形资产的来源途径及其作价依据是否合法,③无形资产价值占注册资金中的份额是否超过了现行财务制度的规定,验证①无形资产在法定有效期内的所有权是否不归企业拥有,②无形资产作价依据是否没有经过有关评估机构审批和评估并出具证明,③无形资产价值总额占注册资本的比重是否超过20%,注册资本中是否混进了企业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如是,则认定记录企业采用虚设无形资产价值,抵充注册资本的手法,来骗取“公司注册”的行为。
(4)、审查无形资产研发情况的客观性:通过审阅专利研究和申请费用的各项明细记录,关注被审计单位对“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依据是否正确,验证研究、开发两个不同阶段的特点是否符合新准则规定,如否,则须警惕企业根据自己需要来尽情地划分这两个阶段,以实现当自己需要增加费用支出、偷逃税款时,就任意延长研究阶段;当自己需要提高业绩、改善资本结构时,就任意缩短研究阶段的目的。
(5)、审查研究、开发两个阶段账务处理的正确性:通过审阅无形资产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关注每个阶段详细的开支是否与进展情况相匹配,两阶段支出性质是否故意被混淆,账务处理是否将费用化的支出资本化或将资本化的支出费用化,验证①研究阶段支出是否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②开发阶段支出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是否资本化,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是否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③无法区分两阶段支出的是否将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④支出金额是否正确,如否,则认定记录企业利用新准则的自由度进行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