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碎碎念】“海囤”无奈乎?常识徒伤悲


【中国楼市碎碎念】“海囤”无奈乎?常识徒伤悲

 

  前两天看深视“第一现场”,两位师奶从香港那边过闸来,被查出带了件数不少的食油、筒纸、奶粉和洗发水,海关同志坚持课税,师奶不依,放言就是为了买进便宜一点的港货,你拿我奈何?海关同志责任在肩,自然不会执法枉纵,但当下到香港打酱油,已经成为一道寻常风景,只要数量适当,恐怕实在是禁之难绝。

 

  上面所说,就是所谓“海豚一族”。海豚者,海囤也。通胀说来就来,哪怕官方的CPI曲线上升很温柔,哪怕公仆们解读“非通胀、能承受”的解读很善良,家庭主妇们对于荷包的饱与瘪、菜篮子的轻与重,感受真切如刀。所以举凡柴米油盐酱醋茶,能囤就囤,也算应急之道罢。论说起来,芸芸众生真好,非但不抱怨不惊恐,还在网络上整出个“海豚(囤)族”来,自嘲也罢,调侃也罢,生活的智慧与幽默,尽在其中。

 

  当然,谁都心知肚明,海豚很可爱,海囤很无奈。

 

  但,又不尽然。囤米囤油囤茶叶,生计之算度耳,小儿科也。问,囤得了一生的所需,藏得住经年的耗费?显然不能。

 

  眼下最热门最得宠的是囤房产。

 

  钱多的多囤,不厌其多;钱少的少囤,心怨其少。道理不用多说,这些年来经济学家、房产大亨、权威学者乃至国策顾问,不厌其烦的教导宣讲,房子是天生用来投资的优质资产,而且是抵御通胀、寻求资本出路的最佳选择。不仅如此,中国房价目前依然太低,此后必然高涨无疑,并且雄赳赳定论,不买房的是傻瓜!的确也是,现实的财富样板层出不穷,所有暴富的神话,都能在炒房实践中找到绝妙的案例。中国民众的财富观已经被调教得唯房产马首是瞻,神马科技创新、发展实业、知识价值、劳动创造……,统统是浮云而已!

 

  于是香港佬到深圳囤房,赌的是人民币升值;深圳人到香港囤房,图的是资本保值;深圳本城限购,转战东莞惠州,甚而长沙扫房团也开始大旗招展、兵马云集,这就叫资本外溢,海囤出手!谁能言对错,谁能断是非?中国楼市已经卷入别样的气场,赌性勃发,无人可遏。不是么,总理澳门吁叹,调控收效甚微;住建部官员罗列六大要素,坦诚调控压力重重。所以楼市之预期,于囤房唯留刺激,难见其他。

 

  并非笔者悲观,而是中国楼市诡异。民间有高人,掐算有言,中国楼市命属阴阳,挺之者曰有功无过,贬之者曰遗祸民生,命程起伏,吉凶幻变。但凡遇调控,总有救星:2008老美金融风暴,中国巨金救市,楼市忽成拉动经济引擎;今年老美量化宽松,外部热钱作虎视眈眈状,国内通胀成虎狼下山势,楼市必成资本避险海绵。所以,海囤之大者,无不囤房也。这是宿命,还是规律?天晓得。

 

  不过,还是有人要问,中国楼市还有常识可寻么?比如,房子首先是拿来住的,这是其一;其二,即便用于投资,那么举凡投资总有风险,总有涨跌。难道中国楼市百神附体,祸福从不相倚?

 

  不知答案,问上帝。偶,买疙瘩!疙瘩道,尚无解,等2012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