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值卡是一种附有预付货币价值的工具。储值卡又称为电子钱包。储值卡属于借记卡,但又不同于以账户为基础的传统借记卡。与以账户为基础的借记卡相比,储值卡的最大特点是其预付性,这样就避免了透支的风险,可为持卡人提供最大的流动性。
一、储值卡的种类及功能
储值卡分为两种:单一用途(或称封闭回路)储值卡、多用途(或称开放回路)储值卡。单一用途储值卡只可用作购买发卡人提供的商品及服务,主要用于商场购物,可以在一家商场或一个商业集团多个商店购物。这种卡一般以礼品卡形式出现,经常由零售商发行,并在本商店使用。多用途储值卡则可用作购买发卡人及愿意接受以有关储值卡付款的第三方提供的商品及服务。多用途卡一般由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与金融机构联合发行。多用途储值卡是近年来国际金融产业最具动态性和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是国际银行卡创新的一个焦点。随着储值卡业务的不断创新,多用途储值卡现在已不仅仅是一种支付工具,而是能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工具。从国外情况看,借助多功能储值卡现在能办理接受存款、在ATM机上取款、账单付款、电话或网上支付、汇款等传统的借记卡业务,可以说储值卡已能替代传统银行账户的相当一部分功能。但由于储值卡预付性的特点,使其对顾客的要求和办理流程上与以账户为基础的借记卡不同。储值卡有其特有的目标客户群,与以账户为基础的借记卡互为补充。储值卡业务发展最早也最快的国家是美国。目前储值卡在美国被视为向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理想手段。
二、我国银行发展储值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我国金融界在储值卡业务上已作了有益的尝试。如银联与香港公司联合发行“通济隆银联标准旅游预付卡”,该卡可在全球范围银联网络上使用。此卡的特色包括:实行后台记名制,同时支持签名和密码方式的交易验证,可挂失、充值、退卡并保证现金余额返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储值卡业务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储值卡业务未来在我国将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我国目前情况分析,发展储值卡业务对我国银行而言将是一项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业务。同时,通过开展储值卡业务还可缓解我国银行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不完全一致的矛盾。
1.我国银行发展储值卡的社会效益
(1)有利于推动我国非现金支付的发展
推行非现金支付,最终实现社会的无现金化是我国支付系统发展的长远目标。目前我国无现金支付主要是利用银行贷记卡和以账户为基础的借记卡,要想拥有贷记卡必需具有较高的信用水平,相当一部分人不可能拥有贷记卡。而取得以账户为基础的借记卡的前提条件是在银行拥有存款账户,对于一部分低收入者和无收入的青少年来说,这也是不可能的。现有的无现金支付工具无法满足建设无现金社会的需要。而储值卡只要拥有现金即可获得,如果我国金融机构发行多用途储值卡,则可达到将非现金支付工具普及到全民的目的。
(2)有利于向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
储值卡具有较低的管理成本和方便易得的特点,可作为向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有效手段,是低收入群体办理金融业务的首选。根据国外经验,储值卡可以用于支付工资、社会保障费等,还可用于购物、取现、付费、汇款等等,可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主要金融服务需求。目前有些国家还出现了对卡内资金计息的储值卡系统,这更有利于为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银行承载了相当的社会责任。长期以来,银行以向全社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为己任。随着银行商业化的进程和金融业对外开放后竞争压力的加剧,银行作为金融企业,过多承担社会责任必然影响其自身利益。出于成本核算的考虑,银行不得不利用向小额不活跃账户收取管理费等手段将一部分低收入群体拒之门外。这一举措必然造成相当一部分人无法享受现代金融业方便快捷的服务,因此遭到了社会的质疑。银行通过储值卡业务可以细分客户群,设计出适合低收入群体的业务,利用储值卡资金数额和业务内容与一般银行账户的差别,在系统设计与管理上降低成本,实现商业化运营。与解决低收入群体金融服务问题的其他方法相比,储值卡业务不违背银行商业化经营的原则。发展储值卡可以缓解银行社会责任和商业化经营目标之间的冲突。让全社会都享有金融服务,促进社会公平。
2.银行发展储值卡业务的经济效益
(1)可扩大顾客范围,增加收益
由于储值卡不需要拥有存款账户和信用等级,这样就将原来不能成为银行卡持卡人的那部分顾客纳入了银行卡顾客范围内。银行可以通过储值卡的各种收费项目获得收入。根据国外资料,储值卡可能收取以下费用。
对持卡人的收费:
基础费用,包括加入费、年费或月费、销售点终端交易费、国内ATM交易费。其他可能的收费项目,包括账单付款费,电话或网上支付费,充值费、汇兑费、国内网外ATM交易费、信用报告费、透支费、透支保护费、不活跃费、国际ATM交易费、争议费等。
对商户的收费:销售额提成。
以上收费项目对于银行来说都是无风险的收入。除收费项目外,储值卡还可以给银行带来不需要支付利息的资金来源,降低银行业务的成本。因此,储值卡业务对银行来说是有利可图的。
(2)有助于剥离银行大量小额账户
长期以来,小额账户的管理费一直是困扰我国银行的一个问题。在早期,为了争取顾客,各银行都承揽了多种收费业务,造成大量仅为交费而开设的账户,这种账户对银行来说收入甚微,而占用系统的成本却与其他账户相同。银行推出小额账户收费又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许多银行不得不在收费条款中将这一部分账户排除在外,对银行来说系统资源的浪费在所难免。而如果推出多用途储值卡,就可将大量小额交费账户转移到储值卡上,为小额支付账户提供一个可替代的支付工具,节约银行系统资源,又不会引起社会不满。当然,储值卡系统同样也存在管理成本,但大部分储值卡充值金额不高,储值卡预付资金数量较少,对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必然比一般银行账户对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低,所以储值卡系统的管理成本必然低于银行账户的管理成本。
(3)有助于解决银行柜台业务量过大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金融服务的品种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银行业务量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原有银行分支机构网络必然无法满足业务的需要。由于建设和维持分支机构成本较高,银行不可能大量建设分支机构。从国外经验看,解决这一问题有两条途径,其一是大力发展自助服务,其二是将一部分业务分流到零售商业,利用零售商业作为金融产品的一个分销渠道。例如在美国,许多商店可以为顾客提供支票兑款业务,有些商店的销售点终端还可提供银行卡取现服务,银行发行的储值卡也利用零售商业场所作为充值点。我国银行如果发展储值卡业务,也可借鉴这种模式,发展储值卡业务有助于零售银行业务与零售商业的结合。这样,一方面银行可节约场所和人力,另一方面又可方便顾客。同时,根据国外资料,目前储值卡已具备在销售点终端取现的功能,这样又可利用商场作为取现点,一方面方便了顾客,另一方面也不会加大现有ATM系统的负担。
三、我国银行发展储值卡业务的优势
1.拥有庞大的潜在持卡人群
根据上文分析,低收入人群、无收入人群,拥有小额支付账户的人群都将是我国银行储值卡的潜在持卡人,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持卡人群。拥有这样庞大的持卡人群有利于储值卡业务的规模化经营,比较容易实现盈利。
2.国际成熟经验可供借鉴
从国际经验看,储值卡发展经历了功能单一储值卡向功能交叉储值卡发展的过程,我国银行现在发展储值卡业务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利用目前先进技术直接发展功能交叉卡,实现技术上的跨越。
3.可争取来自政府的支持
银行发展储值卡业务具有很明显的社会效益,因此银行在发展这项业务的过程中可利用这一特点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获得政策或资金上的资助。
综上所述,发展储值卡对我国银行业和全社会都有积极意义,我国银行发展储值卡业务也具备很明显的优势,因此储值卡是我国银行卡极具潜力的发展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