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贾晶晶/文
新能源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这似乎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但是,急剧减少的现有能源以及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却无法让人熟视无睹。研究、开发新能源已成大势所趋。而负责任的企业也早已率先垂范,成为新能源道路上的领航者。
时势造英雄。尽管在今天看来,新能源产业尚属“年轻”甚至“年幼”,研发的投入何时收回并实现盈利也无准确数字,但是在这些责任企业看来,入主新能源产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性决策。
跨国企业领跑
新兴产业从来都是跨国巨头竞技的舞台。在新能源研发领域,跨国巨头更是动辄每年数十甚至数百亿美元进行研发,率先抢滩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世博会已经圆满闭幕,但很多人依然清晰地记得比利时-欧盟馆举行的太阳能飞机活动日。这一全球首架太阳能飞机的研发者阳光动力无疑想趁此机会,“秀一下”自己在太阳能探索方面的成就。这架全球实现昼夜飞行的太阳能飞机不使用任何化石燃料,完全依靠太阳能,不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2010年7月7日,这款太阳能飞机HB-SIA成功实现了首次昼夜飞行。9月22日则成功启动穿越瑞士之旅。
据介绍,阳光动力将于2011年6月开始研制用于环球飞行的第二架太阳能飞机HB-SIB,于2013年开始环球之旅。与第一架试验用样机HB-SIA相比,第二架飞机的能效转换更高、电池储能更为高效,但飞机重量更轻,使之更为适合环球飞行。
在新能源舞台上,LG电子从来都是高调示人,以显示其卓越的研发技术。今年10月中旬在洛杉矶举行的国际太阳能展上,LG电子隆重推出了多种新型晶硅及薄膜太阳能组件,吸引了众多业界人士关注。而LG电子也毫不掩饰其在这一产业上的野心,即希望在未来5年内,通过向旗下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部门进行8.2亿美元的投资,来实现其全球太阳能业务在2015年获得24亿美元收益额的目标,并同时将产能提至1吉瓦以上。
而有大产业就有大计划的美国GE公司在新能源市场也早有收获。据了解,GE在风机制造领域始终走在前列。其生产的1.5兆瓦风机,在全球的销量已经1万多台,为目前全球单一机型销量之最。另据相关资料显示,自2002年收购安然风电公司以来,GE在新能源研发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10亿美元,而其研发的领域除了风电,还包括太阳能、核电以及生物质能发电等。
中国经济的发展备受全球瞩目。这让不少跨国巨头的重点业务纷纷瞄准中国。中国政府在打造低碳经济和发展新能源的战略决策以及未来中国市场对新能源产品的巨量需求,令不少跨国巨头纷至沓来,将中国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市场。
中国的绿色发电市场一直以来都被阿尔斯通所觊觎。这家全球领先的发电、输电设备和轨道交通供应商日前表示,阿尔斯通将积极参与中国的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绿色发电市场,同时大力推进碳捕获与存储(CCS)技术。
自2008年建立了天津阿尔斯通水电设备有限公司以来,目前该公司已经占据了中国水电市场20%的份额。而其拥有全面的电力解决方案,能够适用于包括水电、核电、天然气、太阳能发电和风电等各种主要能源形式。
在光伏产业颇有建树的德国巨头莱茵集团近日分别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就汽车行业和光伏行业的产品认证、系统安全评估和项目管理等领域加强合作。
莱茵集团早已将中国作为新能源业务拓展的重点市场。据了解,除光伏产业之外,绿色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碳排放控制等等,都将是莱茵集团中国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新能源发展的道路上,跨国车企更是一马当先。通用、宝马、大众等众多知名车企,纷纷投入巨资,研发汽车动力新能源,并分别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为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本土企业发力
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让本土企业也不甘为人后。随着本土企业的日渐成熟和强大,相当数量的具有前瞻性眼光和资金实力的企业,也纷纷将新产品的研发方向转向新能源领域。
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堪称中国风电领域的先行者。经过数年的研发和实践,如今其已经在世界新能源市场上声名卓著。据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以及东方电气三家的风电出货量分别位居国内前三甲。在国际市场上,华锐风电位居全球第三,紧随其后的金风科技位列全球第五,此外,而国内位居第三名的东方电气,也凭借占据全球6.5%的份额,全球排名第七。
据了解,目前中国太阳能光伏和光热生产量全球同样首屈一指。有些本土企业甚至不乏大量国外订单,成为其主要供应商。近期,上海晶澳太阳能公司与美国一家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商签署协议,从今年第三季度到年底,为美国公司提供总量超过13兆瓦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据悉,晶澳公司自主研发的赛秀技术使太阳能电池片的平均转换效率达18.7%,最高可达19.1%,可使生产成本降低6%以上。
在今年世界杯期间,中国英利公司的LOGO出现在南非赛场,虽然英利的名字对许多人来说尚属陌生,但凭借其主打国际太阳能市场的战略决策,获得了组委会的一致好评。而英利的亮相也获得了企业期望的传播效果,使得英利与太阳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英利也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回报。
英利做太阳能的历史非常悠久,数年前就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企业。2010年8月其全资子公司六九硅业有限公司的投产,更使其凭借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环保的生产方式,为业界瞩目。而这家在宣传上略显低调的企业在国际太阳能版图上的扩张也颇具“狼性”据资料显示,英利绿色能源光伏组件的销售市场,已经蔓延到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法国、韩国和美国。截止到2010年6月底,英利就收到了2011年客户的订单和意向为400多兆瓦。2010年的预计出货量达到了950—1000兆瓦,比2009年产能翻了1倍。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一直是能源企业重点研发的项目。据悉,如果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热水可补充15%的建筑能耗。采暖、制冷系统可解决50%的建筑能耗。而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与科技创新,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和中高温应用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实现节能减排开辟了另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作为中国太阳能行业的领军企业,力诺瑞特通过科技创新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和中高温应用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探索新能源发展新路径。今年8月,力诺瑞特新建成的低耗能馆落户济南,在这个未来社区的发展模型中,力诺瑞特展现了一个低耗能时代的绿色建筑,带给业内人士更深层次的思考。如,174平方米的建筑内,照明、电视、空调等所需能源全部来自太阳能,全面实现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及太阳能光热光电综合应用一体化,成为未来低碳建筑的样本。
对此力诺瑞特总经理申文明指出,太阳能和建筑不存在依附关系,太阳能为建筑节能做的是“加法”,实际效果就是用不到1%的建筑成本弥补10%以上的建筑能耗。
新能源产业前景无限
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就是生产出有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贡献力量。而社会得到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企业更大的飞跃。
当今社会,能源的紧缺、环境问题的凸显以及人类对新能源的急切期待,使得新能源产业和产品愈加炙手可热。而政府更是从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新能源这一人心所向的朝阳产业的发展之路,正愈加宽广。
今年世博期间,通用雪佛兰Volt电动车以及雪佛兰Equinox氢燃料电池车可谓赚足了世界各国游客的眼球。这两款车是通用汽车长期致力于汽车电气化技术的研发而取得了最新成果。
通用雪佛兰Volt电动车可以通过电力来全时、全速驱动车辆。当行驶里程小于60公里时,Volt电动车完全只依靠一个车载的16千瓦时锂离子电池所储备的电力来驱动。 当车载电池电量消耗至最低临界限值时,Volt将自动转为增程型电力驱动行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车载发动发电机将开始工作发电,为Volt继续提供电能,从而实现高达480公里的续驶能力。
而雪佛兰Equinox氢燃料电池车,则象征着通用汽车在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雪佛兰Equinox氢燃料电池车配备了通用汽车最先进的第四代氢燃料电池技术,是一款真正意义上“零油耗、零污染”的全功能跨界车。它不排放任何尾气,其惟一的排放物就是水。
走上复兴之路的通用汽车依然担纲着美国汽车产业的领航者,其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也受到了美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据悉,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问密歇根州CompactPower电池工厂时,饶有兴致地坐进通用汽车雪佛兰Volt电动车中,亲自体验这辆重新定义汽车DNA的革新性电动车,充分表露了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而我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植力度同样很大。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表明,政府将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航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和制药、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等9个行业的发展。为此专家指出,“这标志着在‘十二五’期间,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获得更多财税金融等政策的支持,迎来加速发展的新契机。”
有意思的是,近期的一个小插曲恰恰是这一契机的作证:据悉,堪称具有“点金之术”的投资传奇人物巴菲特和他的老朋友比尔·盖茨近期的中国之行,将比亚迪电动汽车基地、电池生产基地、家电生产基地、电动客车(长沙)生产基地尽数收入囊中。因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很可能意味着这两位财富巨头意欲入主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有证券界人士指出,此举必会激发一轮新的投资理念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