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板结”之后便会“推倒重来”


王攀

近年来,“农民工二代”、“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的概念日渐清晰,人们感到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专家也称,社会底层向上层流动受阻,流动机制不公平,“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严峻社会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不可漠视。(11月3日《广州日报》)

有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何以能够持续和稳定,得出的结论是除了传统的乡绅管理外,重要的一点是不分贫富、不分家庭出身的科举制提供了底层改变命运的机会。“朝为田野郎,暮登天子堂”点燃了底层的希望。而王朝的更迭,无不是因为阶层流通渠道越来越窄,导致社会板结、阶层固化,底层无可奈何最后只能揭竿而起。

现代社会研究也表明,阶层流通是一个社会稳定和持续的保证;而阶层板结或固化,将助长社会的绝望和无力感,最终导致社会不稳。“二代”概念日渐清晰,是社会板结、阶层固化的反应。

9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通讯提到“穷会成为穷的原因,富会成为富的原因吗?”,很容易让人想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杂志刊发的潘晓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首次提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潘晓之问在当时引发全社会的大讨论,因为它代表了一代人的思想困惑。如今这种困惑卷土重来,而且解决困惑的难度更大。因为潘晓之问还仅在思想层面,而“穷会成为穷的原因,富会成为富的原因吗?”这样的困惑,却是对盘横在命运面前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两座大山的绝望。思想层面的困惑,我们可以自己改变、解决;而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对改变命运的阻碍,却不容易搬开。

相比改革开放初期,在社会阶层流通上我们是倒退的。正如专家所言,那时候人们还有很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要有胆识,下海当个体户、搞承包、考大学、出国留学,以及后来炒股、炒楼、弄创业板,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不需要太多家庭关系。但现在,一个人生存越来越需要资源,这让社会板结、阶层固化。

社会板结、阶层固化的原因,说到底是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对社会其他资源支配力太强。拼爹,就是拼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而打破拼爹游戏,唯一的做法是破除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对社会的支配地位。

可这又是很难。因为掌握着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阶层,是既得利益者,又是制度设计者。让他们自我打破利益,要比当初改革开放还难。但不改革又不行,因为社会板结、阶层固化带给社会的将是绝望和无力感。当这种绝望和无力感成为整个社会底层的普遍焦虑时,社会就会动荡不安。最后发展到像无产阶级当年闹革命那样,把一切推倒重来。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0-11/03/content_1175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