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观花记(组图)


     

世博观花记 

 

包月阳

 

    赶末班车,去了趟世博。

    那天还没到最后的疯狂,还没有创造百万人次参观记录。所以我还能从容地坐轮渡从浦西到浦东,在一些场馆外转了十来个小时。

    总的说,看世博一天只得到若干零碎的印象,对建筑外观的印象强于展馆内部的印象,世博轴一带很壮观,西班牙馆一带夜景很美。著名场馆几乎都没有机会进去,所以谈不上观感。看了些非著名场馆,感觉与大型展览会差不多,有些地方像展销会。

    惟一正儿八经进去参观的是航空馆,也是我参观的第一个馆。因为是加入一个航空方面的参观团提前约好的,没有排队,在侧门口被工作人员贴了个不干胶标签,就进去了。馆方在一个休息室介绍了航空馆的情况,我们一行就去参观。

    所谓参观就是看一段4D电影,介绍航空业未来的,有十来分钟吧。立体电影,戴立体眼镜,坐在轨道车里边走边看,有运动、震动、烟雾、水雾、光电等元素,造成身临其境之感。确实新奇,但除了新奇,好像也没有别的收获。总之,感官刺激足够,知性收获不多。

    去的第二个场馆是船舶馆,没进去,只是在外围转了转,因为排队太长了。值得一提的是那里有一个很开阔的电影放映场地,许多人边休息边进食边有一搭没一搭地看有关船舶业发展的纪录片。我也在那坐了会儿,喝水,并把雨伞忘在了那里。展馆边缘有江南造船厂搬迁前的全景铜雕塑值得一观。旁边两处展台,分别是一台古旧的弯管机和一台旧卷板机。另一侧开阔处有一个巨大的带链的锚,还有同样巨大的船用螺旋桨,也作为雕塑摆在开放式展场上,挺有味道。

    信息通信馆和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排队更长,得等好几个小时;连民企联合馆也有很多排队的,至少等一个多小时。我只有一天时间,只能选择不排队的馆看看,这样,浦西可看的场馆似乎不多了,于是去浦东。根据导游的建议,我选择坐轮渡过江。

    来过上海若干次,还是第一次坐轮渡。有大河的城市感觉就是不一样,交通方式就多了一种,生活也就有可能显得更丰富多彩些。这方面,北京跟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都不能比。在轮渡上游客们都很兴奋,纷纷挤到船舷边和船尾拍照。我高举相机,盲拍了浦东的中国馆、日本馆和世博文化中心的远景照片,后来快到岸船舷边人少时,拍了浦西的中国船舶馆、城市未来主题馆,还有远处的双塔斜拉桥——应该是南浦大桥吧。

    从L2轮渡码头下船,临江那条路的对面就是日本馆、韩国馆、沙特馆、印度馆、尼泊尔馆,这几个馆一字排开,建筑风格上亚洲风情浓郁。从这一带的过街天桥上看世博轴、中国馆、文化中心等大体量建筑,很壮观,周边的沙特、印度、尼泊尔等馆建筑风格我也很喜欢,于是边走边拍照,甚是快乐。

    下船已是12:40,狂拍一阵后,已是下午2:30左右,饥肠辘辘,眼冒金星。于是到世博轴附近的餐饮区找了一个餐厅(好像是得月楼)吃饭。菜甚贵,量很小,而我们又累又饿,我吃了五六碗米饭才止住饿,还喝了一大盆汤。

    大约4点从餐厅出来,找那些不用排队的馆参观。先去了太平洋联合馆,里边十几个展台,都是岛国,特色都是海洋和岛屿,热带风光,海洋物产。后来又去了欧洲联合馆、加勒比海联合馆等等。在联合馆最大好处是为世博护照盖章效率高,从太平洋联合馆出来,护照上已经花花绿绿很成气候了。

    傍晚时分去联合国馆,看完展览,在放映厅看了一个幻灯片,然后站在白色的联合国徽章下留影,也算是去了趟联合国吧。

    从联合国出来天已黑,到国际信息发展网馆买了几样纪念品,卖者是外国人,商品却疑似中国货。不管怎样,买点留个纪念吧。

    天黑了。走到西班牙馆,灯火从建筑内部透出,使西班牙馆整体像一个异型灯笼,又像一团没有明火却在燃烧的木炭。美得令人惊叹。我用慢速度拍了若干张,效果尚可。

    丹麦馆是唯一一个我排队参观的馆,但排队时间不长,只有十来分钟吧。馆内除了水池中的美人鱼雕像,没有其他特别惹眼的东西。然而,素雅的丹麦馆却给我印象深刻。

    “多年来,有一个梦一直住在丹麦儿童心里:如果坚持不懈地挖洞,出口终将是地球另一端的中国”——丹麦人的问候智慧而温馨。

    “在丹麦你不必常常祈祷,因为人们深信彼此。”这句话使我感慨不已,这行写在灯箱上的白色小字留给我的印象,远比许多规模宏大的场馆深。

    丹麦是自行车之城,他们为此而骄傲:“每一个人的交通工具都兼具可持续性和时尚性。”丹麦馆为参观者提供自行车和头盔,供人们在坡道上骑车参观。

    馆内展出的巨幅照片是丹麦摄影家拍摄的城市居民悠闲祥和生活的场景。“黎明破晓,走过草地,晨露亲吻着我的脚趾,我翘首期盼着骑车回来的先生,还有面包店里刚刚烘焙出来的面包。”

    “美丽如丹麦长空,长久无垠。”丹麦人用简练的方法向参观者传达可持续性的理念:“可持续性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平衡,可持续性是为重要的事情腾出时间,可持续性是更简单、更和谐的自然生活。”

    “幸福是无论何时何地,做你所爱,爱你所做。五百万个丹麦人讲述着五百万个故事。我们快乐的秘密:亲人相聚,确立目标,努力奋斗;为所热爱的事业加班加点,忙里偷闲一天并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

    站在丹麦馆顶上看夜景,美丽壮观。近处的拉脱维亚馆、爱沙尼亚馆灯光绚烂,远处的卢浦大桥色彩不停变幻,很是好看。拉脱维亚馆像一个打开一段的纸卷,蓝色主调配以彩色马赛克碎块,内部又透出一点粉红色光,使马赛克像是蓝色幕布上镶着的深红色宝石。爱沙尼亚馆则像一群穿着织锦筒裙的女子的腰身。

    晚上在海地展台遇到我所见的最热情的“世博大使”,一位黑美人。我去柜台请她为我的世博护照盖章,同伴示意她要为我们拍照留念。她十分友好,摆出极为亲密的姿势与我合影,于是,有了一张精彩的照片。感谢这位黑美人的友好和热情。

    晚上10:20出世博8号门。一群穿绿衣白裤志愿者服装的大学生在门口列队唱歌欢送游人。他们因服装的缘故被上海人称为“小白菜”,自己也以“小白菜”自称。唱的是《桃花朵朵开》——“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歌词中编进了世博及“小白菜”的内容。

    走出好远,还听到他们青春的歌声。可爱的年轻人。(写于10月31日夜,改于11月4日傍晚)

    

    图1  印度馆,像一只倒扣的钵,又像一个青冢    

    

       图2  从轮渡上回顾浦西的城市未来主题馆和江上的南浦大桥    

   

 

 图3、拉脱维亚馆、爱沙尼亚馆与远处的卢浦大桥组成的夜景 

 

 图4、太平洋联合馆内景 

    

    图5、一艘巨轮驶过船舶馆前的江面

    

    图6:沙特阿拉伯馆像一只蚌壳,又像一艘巨轮的船头

    

    图7:丹麦馆,蓝色水池中的美人鱼

    

    图8:航空馆后部,像机场塔台,又让人联想到飞碟    

     

   图9:船舶馆前摆放的的巨型螺旋桨,铜质

 

  图10:船舶馆前的巨型铁锚和锚链

     

 

    图11:韩国馆,感觉像孩子用硬纸片做的手工作品

     

     图12:飞碟

     

     图13:从江上眺望中国馆和日本馆

     

   图14:西班牙馆夜景  

   

 

 图15:太平洋联合馆中演出的图瓦卢艺人。从百度百科看到,图瓦卢位于南太平洋,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陆地面积仅26平方公里。侵袭岛上最大的巨浪是3.2米,而图瓦卢海拔最高的地点只有4.5米。海平面上升威胁着图瓦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