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透度度4.7%的及格率让谁汗颜


如果一个老师班上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格率“高达”4.7%,无论今天怎样强调“素质教育”,怎样反对唯成绩论的学校与校长,会怎样对待对那个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如果一个家长的孩子在学校里,其考试成绩的及格率也是“高达”4.7%,无论家长是怎样不看重成绩,那家长又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我们都可以想象,那后果一定是很严重的!不过,如果政府部门交出的成绩单上,其及格率恰恰就是4.7%,公众能奈政府部门何?

据《新京报》报道,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四川大学七家学术机构共同实施完成《2009年度中国行政透明度年度报告》中,各政府部门所交出的成绩单中,那些高高在上的部委们的及格率就是这样一个让成绩特别离谱的小学生都会脸红的4.7%的及格率!

这个被专家称为“省强部弱”的行政透明度报告中,“省强”体现在哪里呢?“强者”的及格率也就是40%,其中“状元”的得分是76.5分,如果以对待一个学生的标准来衡量,这个分数称良好都显得十分勉强。而排在第十二位的得分,也就恰好是及格的60分,这样一种“强”,难道不也是让人无地自容的“强”?至于 “弱”的部委成绩,那才真是名符其实的弱,弱得使人无法理喻——不仅是及格率只有4.7%,只有两家及格,排名第一的也只“考了”61分,排名“亚军”或曰“榜眼”者,只得了60分。而排名倒数第一者是只“考了”12分!一个学生如果考出如此“优异”的成绩,在家长与老师面前不知要怎样的无地自容,可是,考了如此成绩的那些部委,哪一个不是在我们面前依然高昂着高贵的头,一脸的无所谓?

是的,一次考试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何况还可能有“试题难度过大”、“偏题”、“怪题”的可能性。不过,此次对政府部门行政透明度的“考试内容”类似“组织配套”、“制度配套”、 “主动公开”等等,显然都是跟上面所列举的故意要刁难人的内容毫不相干,都是属于最基本的“基础题”,从“考试内容”看,绝不存在要故意让人出丑的意图,只是要进行一次普通而简单的测试而已,结果还是让那么多政府部门交出那样“优异的成绩”;同时,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法治发展报告 NO.82010版法治蓝皮书》,其中,《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09年):以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为视角》,所提供出的信息是:43个城市中半数以上不及格,得分最高也还是只有70出头,同样无法让人乐观。这就可见中国政府部门在行政透明度上的一斑了,这实在是既出人意料,又是完全在情理之中。

出人意料的是,那些几乎天天在喊着许多冠冕堂皇口号的政府部门,在行政的透明度上,竟然扮演着跟它们的地位与身份极不相称的角色,做得如此之差,这让普通老百姓如何来相信与尊敬这些政府部门?情理之中则是因为,其实政府部门的行政透明度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出炉”的时髦东西,早在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就已经通过。在2008年5月1日就正式实施,但是,实施的结果呢?简简单单那么一测试,“成绩”就出来了。这个结果的原因也是很简单的,《条例》所要求应该公开的跟政府部门所做的之间如果是一致的,政府部门当然会非常乐意公开。然而,如果政府部门的所作所为本身就是见不得人的,见不得阳光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当然要让政府部门千方百计反对公开了,因为一旦公开,就会有说不清的问题,就会自找麻烦,谁会那么傻?

面对如此的 “成绩”,政府部门当然要反省,加强自律,不要做违反规矩的“带头大哥”;而将信息公开的《条例》上升为法律,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制度建设以及监督层面上做好做扎实,避免什么都有法可依,就是在执行中不去依法行事,也不对那些不依法行政者依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