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数字化建设完善,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各领域需要的人才是有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

    十多年前,大学毕业就会有一个理想的工作;今天,众多大学生都在为不多的就业机会奔忙、忧虑,已经有很多大学毕业生甚至名校的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所学的知识、文化、几乎都没有差别,他们不具备该领域专业特长;十多年后,正当你的孩子步入社会,人才竞争会更加残酷、更加激烈,平庸意味着一生的失败,缺乏优势特长将面临社会的淘汰。除了提搞综合素质而优势特长才能保证孩子在一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理在三十五中讲话时强调: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针对大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要求“教育改革发展要适应四方面要求”第四个要求提到:“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学校教育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全国名校自主招生的大门已经开启,复旦大学的招生原则是宽基础,重特长,对基础学科分数要求只需正常水平即可,这对充分发挥天赋并形成自身独特优势的学生十分有利;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时更是完全没有笔试,只进行针对学生特长的面试 ......

    最近,来自多所名牌大学的消息证实,教育部一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已于近期悄然实施,这项试图破解中国人“大师”、“诺贝尔奖”心结的人才培养计划正在浮出水面。记者昨日从北大以及北京市部分中学获悉,代号为“珠峰计划”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北大清华等国内11所名校悄然启动。

      四川大学再推新措施,设立特殊兴趣和特殊专长学生培养专项基金,首批投入500万元。

    偏才、怪才不仅可以破格录取读川大,还可以有专门的导师为其量身定做一套学习方案。继在本科毕业论文上动刀改革后,四川大学又出台一系列措施,改革原有的本科培养机制,增加了不少激活学生个性特长的环节。根据《四川大学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方案》,为充分发挥和挖掘具有特殊兴趣和特殊专长学生(以下简称“双特生”)的潜能,特对“双特生”的培养作了详细要求和规划。为此,川大还将设立“双特生”培养专项基金,首批投入500万元。所有选拔和准备工作也将于今年开始,这意味着,2010年高考中就可能有学生因为某种特殊才能而被川大破格录取了。

    其实,我国教育史上并不乏“偏才”、“怪才”被名校破格录取的实例。如被称为“文化昆仑”的国学大师钱钟书当年报考清华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而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历史学家吴晗当年报考北大与清华时数学都得零分,但是清华大学以其“文史特别优秀”为由予以破格录取。近年来的典型例子是辽宁锦州的三轮车夫蔡伟研究古代文献颇有专长,经复旦大学申请并由教育部特批将其破格直升为博士研究生。可以想见的是,如果这些名校不对这样的“偏才”实行破格录取,不少“偏才”就可能面临被埋没的命运。
  • 文章来源:
    天材计划 www.tcpyjh.com/pages/pages.aspx?id=237&page=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