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再演农夫与蛇闹剧?中国5亿,印度4亿


双龙再演农夫与蛇闹剧?中国5亿,印度4亿

    ——新时期农夫与蛇的寓言剧再次上演,“僵而不死”的蛇又找到了新的农夫?

    上周末,有海外媒体的报道称,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已经正式批准了印度第二大汽车厂商也是最大的SUV生产商马恒达收购双龙汽车。该委员会表示,马恒达在收购双龙汽车后,将会提高双龙汽车的竞争力以及汽车出口量。而据此前的消息人士透露,印度马恒达计划最多出资4亿美元来完成对双龙汽车的收购。——很明显,上汽之后,双龙终于迎来了下一个接盘者。——这一刻,龙象之争,象赢了?

    不知道这起并购的最终命运如何?不过,很可能要不了五年后,被狠狠地咬上一口后,痛彻心扉的印度马恒达集团就会发现自己也上当了?又被单眼皮但并不单纯的“韩国帅哥”给蒙了?

韩国企业,价值无常;韩国技术,天下无双?

    2004年上汽集团曾以5亿美元收购双龙汽车51%股份,并预计在接下来的5年中会追加一定的投资用于开发新车型,但由于双龙工会以技术泄密为由屡次抵制上汽与双龙的技术合作,以及不断罢工,韩工会甚至围堵在中国大使馆门前示威,宣称“上汽窃取双龙汽车核心技术”!导致双方最终不欢而散,业界传说上汽的5亿美元打了水漂。而如果算上耽搁的发展时机和其他因素,上汽为此付出了何止5亿美元的代价!韩国车企,第五大的韩国造车商,就如此值钱?

    此次马恒达收购双龙,又将投入4亿美元,虽然现在美元在不断贬值,两相叠加也差不多要接近60亿人民币!捷豹、路虎才卖多少钱?沃尔沃才卖多少钱?论品牌,双龙能及捷豹、路虎的十分之一?!论技术,双龙能及沃尔沃的五分之一?!但双龙却卖得比它们都贵!看来,这样的韩国企业还真是价值无常啊!

    而且,很富于娱乐精神的是,马恒达收购双龙一事还没有完全尘埃落定,韩媒已经开始所谓的“担忧”甚至叫嚣——“印度要学中国,借收购双龙汽车之机‘剽窃’韩汽车技术!”——韩国技术,人类的精华啊!真是天下无双吗?笑话,看看国内韩国合资车企及其产品所处的地位就什么都明白了,不说别国的合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都比韩国车强!这样的话,双龙技术何以说是天下无双?

    更有意思的是,双龙的技术可不是完全自主,更不是无中生有。害怕别人窃取自己技术秘密的双龙,恰恰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与奔驰汽车公司的技术合作而“迅速”掌握柴油发动机的相关核心技术的。而且,就算6年前双龙的技术是世界第一,到现在6年了,6年里双龙上汽纷争下,不断的罢工中,还有谁在继续搞技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6年前世界第一的技术到现在也该落后了罢,还需“剽窃”吗?!吃老本坐吃山空的双龙,凭什么这么自傲呢?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矛盾的韩国汽车业,一边是感觉甚好的韩国汽车业气节,一边是底气不足的韩国汽车业实际!

新时期的农夫与蛇

    平心而论,上汽待双龙并不薄——2004年韩国双龙汽车陷入破产危机时,是上汽入股才挽救了它;在上汽和蓝星争夺双龙的过程中,上汽为照顾双龙罢工还多付了1/3的收购费用;而从2004年底上汽接手双龙以来,双龙业绩即逐步好转则更是不争的事实,比如2005年,双龙实现销售整车14.1306万辆,同比增长4.2%。不过,双龙好比被农夫胸膛温暖的那条蛇,不但不领情还反咬一口:上汽的真金白银换来的只是双龙工会动不动以泄露核心技术或窃取核心技术为由,向司法部门的举报或组织罢工!今天,黯然淡出的“农夫”上汽手中所握有的双龙股票早已减持至微不足道的3.79%,据最保守的估计,上汽集团至少有10亿多元的真金白银交了为此学费!“控股4年,一声长叹而已!”

    世界上从来不缺莽夫,农夫与蛇的寓言虽然深刻但有人也就把它当做故事听听而已。当债台高筑的双龙故技重施向市场抛媚眼,意图“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时,憨厚的马恒达就很快顺利上钩,然而,不信邪的马恒达能玩转双龙吗?可能最终是施粥把全家都赔进去了吧。

    别忘了,双龙汽车的人工成本占到车辆价值的20%以上,生产单辆车的人工成本高达约人民币3万元,是全球汽车业单车人工费的两倍!工会的强势是即便经营状况不佳,也丝毫不影响他们以罢工相逼提高员工工资与福利待遇。

    “决定收购的最大原因是双龙汽车的发动机研发能力”,很明显,马恒达渴望技术,但这些技术能不能到手?到手了价值又有多少?资料称,“双龙汽车拥有韩国一流的柴油发动机研发能力”,但这些可能源自奔驰上世纪的技术,还有多少潜力?

    龙象之争,这一次,“像”赢了?

 

授权状态:本文已经授权搜狐网独家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