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品牌价值观
--反观“蒙牛PK伊利”及“QQ大战360”之疯狂互联网
一、怎样识别品牌?
现在,动则称之品牌,出口就论资本,突然一夜之间大街小巷到处都充斥着品牌,以前不讲品牌,现在人人讲品牌,于是乎不品牌不成道行。
可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在近几十年来一直被崇洋媚外潜意识所毒害的环境中,人们但凡见了带点洋气儿号称某某国的全球知名大品牌之类就一下醉晕了,铁定心了认定洋玩意儿就是比民族的好,结果,某日不小心却发现这个所谓国际知名大牌则是我们隔壁或邻村一位以前并不怎起眼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哥们儿创造的,这时,又当做何滋味感想呢?
其实,如是品牌,不管她是洋玩意儿还是本土的,适合就是最好的,质量好服务好就是最棒的,如果你说这所谓品牌在外国就是一流的我们就非得认可了那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这也是现在好些出口转内销企业表现得最突出的一点儿,老是牛气冲天地说我们这个是世界一流的是世界最大的什么什么,在欧美日本最受欢迎了,只可惜,就是从来不为中国人民服务,现在逼迫了没法了想挣点国内市场的钱了才勉强为难地非要为人民币服务,为人民币服务的态度却那么的3Q式强硬,当然就只会任重而道远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牌子容易立起来也可以迅速传播开来(只要经济实力适当),但要是没品,那还是不会长久的。作为消费者我们得看他们这些个所谓品牌对我们这些消费者怎样,对我们好我们就买她的帐,对我们不好我们就不理她就是了,产品好价钱公道自然就可以接受,否则,就免谈,管你是地球高尚什一统江湖的霸王企业,还是火星急降而来的明星公司。
所谓好汉不问出处,品牌也如是。
品牌首先讲的是品,其次才是牌,品是实牌是虚,品则是品质与品德,牌只是标注明了的一招牌晃子,再靓再大的牌一但没品就将被人唾骂甚至抛弃。
从“蒙牛PK伊利”及“QQ大战360”之疯狂互联网事件来看,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的牌子已经够大名号够响的了,可谓家大业大财大气粗,但是,却缺乏品牌的核心价值观,有牌没品的企业,最终只会令亲者寒心、仇者开心、旁观者冷心,最终失去人心而受损伤于市场。
向前联想毒奶粉事件,在此观赏弹窗互不相融的胁迫手段戏法,推想未来霸王企业的横行与嚣张气焰,无不令人胆颤心寒,或许,这就叫日久见人心吧,这也让我们普通消费者更深层次的了解了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和识别品牌!
有牌无品的企业,我们惹不起,大可选择远离,对那些嚣张的家伙,我们可以强压式克制激动行为,但却同时可以沉默并以货币来投票以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态度,终将决定并影响企业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就算是针对某些大霸王式小丑国家也是一样可以奏效的。
我们消费者不仅会察其言还会观其行,对人对事,对企业,一样的道理,不管谁认证了鉴定了你是什太阳系还是银河系第一大最知名品牌,但只要对我们消费者不好,说话没水平,企业行为表现得没文化没思想,产品质量不好,价格还老高,服务太度居然还敢再来个很不好,就肯定死定了。
是不是品牌企业,不仅取决于传播效益,更要看企业文化尤其是直观表现出来的服务水平与服务态度,我们得看有没有品牌内容,不管这家企业人多人少有没有经济实力。
二、为何打造品牌?
对很多民营加工企业而言,初次转型升级进入国内市场时动辄爱自称为什么什么大企业大品牌,一面瞧不起别人觉得人家太小,另一面枉自尊大,以为有钱就可砸出个大牌来,但真叫他传播啊做点儿实事啊却又不愿掏一分钱,总爱凭自己的超常智慧从策划公司或设计公司套些方案去,如此搞法,纵可得一时痛快终难成气侯,因为免费的成本往往是最高的。
因为,企业人失去了最基本的人品,其所操盘的企业也就没了企品,没了企品,如何打造良性企业文化?没有良性企业文化又岂能打造基业常青的百年品牌?
品牌,是要有思想有文化的,而这些思想和文化需要落地生根,得到企业中高层团队乃至绝大多数普通员工的认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形成企业良性的品牌文化和企业价值观。
万变不离其宗,做事做人道理一般,要想打造品牌,必先诚其意,意成则事成。怎样才算有诚意打造品牌呢?首选得自我认同,内心渴望塑造一个良性的品牌,服务态度首先要端正,而不仅仅是利益倾心,需要把商业利益与品牌价值观倾同以符合内部员工的人心和外部客户的认同。对员工的诚,则表现在重识人才培养人才的态度上,唯有待人以诚方能动其心,而不是表现出虚伪一面光画大饼不见兑现。
以人为本,是打造品牌的基础,以市场导向为准则是成功的中轴主流线,这,从一开始就要求企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唯有人心正,企业才能积累强有力的品牌竞争力以持续发展。
儒分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所谓贤才犹如君子之儒,我们所提倡的品牌,当然得是良性的,正如君子之儒,有牌没品的充其量为小人之儒或者叫伪君子。
品牌强调的是首先要有品其后才是树牌,她是成功的代表,也是一种文化倾向,是消费者信心的风向标,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测试仪,品牌力有多强,企业就会有多强。
有文化有水平的人,无论有钱没钱有权没权他都是有文化的,看其做事观其谈吐就可一目了然;有思想有文化的人更是如此,有道行有修为的人更是举手投足之间自然显现,终令人自然而然地产生敬佩之心,打造品牌树立良好形象以求赢得口碑认同也就是基于这样的道理。
打造品牌切忌空话套话,而是要点点滴滴真诚地去做,企业人和企业融为一体,需要表现出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对待合作伙伴和内部员工均需坦诚相待,如此,才显得出企品。
道德观正确了,路才会走正,否则,跳得越高就将会摔得越狠。
我们要树立的是一个好的形象,而不是坏的表现,所以从创业开始就要树立正确的品牌价值观,尽管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认同以促使企业基业常青,但态度不同,最终结果却可能相差巨大。
为了生存得开拓市场,为了发展就得打造品牌,尤其是为了企业基业常青持续提升。
三、如何塑造品牌?
就当前国内环境而言,大多数企业,无论是甲方主体还是乙方丙方客体,均主要表现在只重传播不择手段、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或许有人会强烈反驳而正言之曰我们要的就是结果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的、这就是商业、这就是现实,这固然没错,但并非良策。塑造品牌,我们需要以正立,以奇胜,但切不可不能没有内容、不能没有过程也不能不择手段,这不仅是有没企品的问题,也是技术问题。
蒙牛借力网络公关的闹剧就是只重传播不择手段的恶果,结果惹火烧身得不偿失,可谓十足的因小失大,我在此并不是要如CCTV一样批评网络公关公司,而是觉得虽然这些公关公司技术水平超强也非常值得肯定,但是剑是好剑,只可惜用错了地方做错了事情,正如价值中国所说网络就是社会,传播仍需要有方式方法需要讲求手段而不是不择手段,当企业失去企品违背社会道德准则而恶意操刀,就终会有损品牌生命力。
在最近的QQ大战360的交锋过程中,双方表现出来的对攻,可谓将只重传播不择手段演泽得淋漓尽致,但是,把个人电脑平台强行捆绑而任意弹跳,最终还是会闪了自己的腰,让自身的品牌生命力受到极大销弱。
当然,这也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行为,结果,当然可以想象,这剑是双韧的,到底会伤到谁,大家深有体会。
曾经在一家大型集团公司遇到一怪现象,其中一股东新组建成立了一餐饮运营企业(同时下管辖3家不同的餐厅)并被任命为董事长,在大势招人后总经理副总及总监乃至文员一大堆人员到岗后三四个月了、在电视台疯狂投放广告一个多月后却没有一份正式的公司简介出炉,都还不知道如何向客户介绍自己(公司简介和3家餐厅均无)。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这,就是品牌价值观的缺失和品牌文化认同的浅薄,其实,如果这位老板真正认同了集团公司的的企业文化和品牌价值观,以其上亿身价的地位理当不会面临如此尴尬、也更不会闹出如此低劣的笑话了。
另一则故事则是来自一典型的出口转内销企业,一家号称世界最大的什么什么好几个,老板自以为是地认为这就是品牌了,这就是强者的形象和声音,其实在外人看来只能充其量一加工厂而己、听者唯有一笑了之。当你问其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时,他坚持说有三四个,绿色环保也算在列。绿色环保是我们都在提倡的,但那只是最低标准是基础,不是核心,更加不具备差异性区格,由于品牌内容的缺乏,最后传播出去给人的印象就是没有核心竞争力!其实,那家钮扣生产厂确实在某狭隘的空间分类之内算是世界上最大的了,但在中国大陆市场却排名最后,生产能力也只是一味求大求全而空讲一条龙式却忘记什么叫做强了。其实,这家公司的总裁是一个极度强调创意的人物,在企业掌舵者中算是少数,只是,缺乏对企业文化和品牌价值观的深度理解,对人才任用方面并不如讲的那么尊重和重识,还停留在OEM阶段对品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在行政指令与作业流程中,苛刻地讲究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像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更别说传播了,但有趣的是倒挺爱关注过程而不太看重结果,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强调服从命令这一僵硬的形式。
品牌是需要内容的,就如人需要有内涵一样,品牌内容也是需要倾向于文化内涵的,唯有如此,才能显现出品牌高度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而不是只讲了一两句口号只开会时讲了一下重识文化就行了,更不是在宣传手册上将文化两字排在第一页就可以了,那只是形式,而非内容,诚心打造品牌就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去丰富其内涵、去制造品牌内容。
不仅仅是名称、不仅仅是VI标志,也不仅仅是战略规划,还需要对CIS体系的VI和SI进行良性应用,并符合内部认可同时更要符合市场导向,结果是导向,过程是生产制造与实效传播。
品牌的支撑点除了软实力的培养外也不能忘记更实力的巩固,需要中庸一点儿,极端行为少一点儿,这样才能更利于企业和谐与市场的稳定,因为创意并不完全等于彻底颠覆而是推陈出新。
尤其是对于创业型公司而言更要树立正确的品牌价值观,就像人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一样,不要说等到长大后才教育他怎样怎样,那时,已经来不及了,正如很多人认为等有钱了才塑造品牌的观念是一样错误的,等有钱了发展壮大了才重识品牌的塑造那时就需要大换血大换人,那是劳命伤财也并不讨好的做法。
塑造品牌需要从小抓起,从细微处入手,从最基础开始夯实,一个VI标志、一张名片、一份简介,无不体现品牌文化价值。
如果一开始就具有了优良的品牌基因,企业就不容易在做大之后突然贫血,如果从一开始就缺乏优良基因或者植入了病毒文化那样就极有可能没有机会做大更不要说做强了。
2010年11月8日18:18 品牌策划人宋桥林那个家伙龙村小策划
龙卷风 www.51hip.com 于 东莞南城 天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