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开车所引起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最近洛宁县邮政局长谷青阳酒后驾单位公车在洛宁县涧口乡政府所在地以北新安虎线路段逆向行驶,连续撞倒正在赶路的7名青少年中的5人,当场撞死3人,另2人送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此事立即变成了全国性希望,媒体呼吁对醉后驾车的“零容忍”。
但是,“零容忍”不能说说喊喊就了事,必须有制度性措施。中国人喜欢吃吃喝喝,特别是为官为商的,不喝酒似乎就无法工作。当官的被灌醉了,你才好办事。被灌醉的官员们,大多也都有公车。对这些事情的道德评价且另当别论。以中国的国情,哪里有足够的警力拦得住“醉公车呢”?
其实,酒后开车的公害,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而大大缓解。具体的办法就是在驾驶座前装一个酒精探测器。当驾驶员入座后,探测器通过监视镜头自动锁定驾驶员的嘴,引导探测触头正对其呼吸。如果测出酒味,则自动锁住汽车发动机。因为这种精确的锁定,同车乘客有酒气,只有不在驾驶座上,就不妨碍汽车的启动。如果每辆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车都被要求这种安装酒精探测器,则没有一个醉鬼能开得动任何一辆车。
这种技术,费用并不贵,在美国也曾经被讨论过。可惜,美国汽车产业的势力太大,雇佣着巨大的游说团,阻碍着这种法案的通过。汽车业的利益很明显:安装酒精探测器就增加了汽车的造价,抑制汽车消费。所以,汽车业就象反当年的安全带一样反对酒精探测器。当然,醉后开车在美国远不如中国这么普及,官员酒后开车的事情,几乎属于奇闻异事。公众缺乏相应的危机感,这种动议也只好搁置了。
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许多官员、名人带头酒后开车,有些法不制众,警察即使敢管也管不过来。那么不妨全国立法,让所有机动车辆必须安装酒后探测器,否则不准上路。这样还创造了个酒后探测器的产业。当然,这么一个装置,使一辆车的造价多了几千块。但是,这几千块对于二十几万的车来,则并非一笔大不了的开支。更何况,现在中国的国情应该是抑制私人车的发展。提高开车的成本,自然符合公共利益。我不敢说酒精探测器能够根绝酒后开车,但至少可以把醉后开车的事故减少百分之八九十。政府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