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点击 | (0) 评论 | 本文地址: http://wuwenjun.blshe.com/post/8376/623832
网上视频听完老罗的“今年最给力演讲”之后,昨天又去现场听了《爱能创造奇迹》作者米儿的一场演讲。作为一个全国名师,作为被追星族们热捧的某著名影星的恩师,这场面向全国艺术教学的老师,关于“教育教学中戏剧与艺术的如何运用”之并不煽情的主题演讲,居然可以在米儿、在这样一个曾经严重车祸、奇迹般重生、奇迹般康复、真正真正“把伤痕当酒窝”(这句话最早听到是米儿曾经的大学老师、现在的某大师笔下杜月笙女儿车祸之后而来)之毫无保留的那份对艺术和生命和爱没有分割全然一体的追求、感悟与体悟的感染下,直听得台下的人落泪。老罗的演讲笑痛俺肚子。米儿的演讲,让我从头至尾完全被她“抓住”,触到你很深的那个了然生命的核而情不自禁地欲泪。一次次鼓掌的演讲结束后,我一直没有办法上前给到招呼,静静地等在一边,几乎所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老师,一个个都抢着上前来要求米儿合影签名。视频光碟还没有那么快拿到,下面这本书是米儿在她的演讲中推荐给大家的一本读物。我做了二十多年的书,知道几乎所有的名著与畅销,却是惭愧地像一个孤陋寡闻不读书的人一样第一次,在她从伤后的不能发声、到口齿不清、到发音不准、到嗓音、气场如此震撼全场(所有这一切都藉着这个女人而见证着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奇迹,而她,仅仅只需要坐在那里就已经是奇迹)、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摄人心魄的魅力的演讲里,才第一次听说了此书。我想你也许能理解我为什么回家之后在原本应该睡眠的夜晚里花了那么长的时间,一幅幅认真上传这些干净而美好的画页了。那天,在鸦雀无声、人人屏息的现场,沐浴在那样的音效里,仿佛我们一个个都是妈妈枕边不识字的宝宝,米儿一页一页幻灯放大地配合画面一边给我们解读故事里的文字,一边用她的更深的理解、解读所有画面、道具、人物和其背后的意义……就像“小豆包”的妈妈和“满满”的妈妈一样(一个叫“豆包”的孩子的妈妈和一个叫“满满”的孩子的妈妈,都因为和孩子分享这本儿童经典而用她们的文字分别记录了亲子间那份生命连结、爱意传递的美妙时刻——链接http://blog.qingdaonews.com/1/21261/default.html),先分享这本给到我的感动不亚于《小王子》的书吧。
这是一个充满了太多含蓄隐喻与哲学意味的绘本。一个痛失爱子、放下一切的单身父亲的重生之旅。
整个故事当中没有哭泣,没有眼泪,是一种我们看不见的泪与笑以及生命在行走中发生的疗愈。
麦先生的旅行——一次哀伤而不无希望的旅行。一次爱的放逐,也是一次爱的救赎。
在这个故事里,麦先生带着已逝儿子最心爱的泰迪熊和一把椅子,踏上了没有终点的旅程……
就像海儿带着阿梅的化妆镜、猴王哥带着雄鹰的小电筒一样,继续在一条又一条陌生的路上……
如果上天对你很好送了你一个还没来得及长大、正在长大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一起去阅读它吧。
让孩子和你一起,用眼睛去发现爱,用心灵去感受爱,用“告诉”去升华爱,用“阅读”去根植爱。
适合阅读推荐年龄 / 3~6岁 6~9岁 9~99岁 O(∩_∩)O
右下角金色图标为该书获得的“加拿大总督文学奖”标志
自从儿子死了以后,麦先生就放下了一切,带上儿子的泰迪熊和一把椅子去旅行了。
麦先生在火车站买了一张单程票,这张票可以去任何地方。他坐到了最后一节车厢的顶上。
很多个夜晚,在火车靠站的地方,麦先生都会在游乐场上走来走去,嘴里哼着比微风还要轻柔的催眠曲。
麦先生也去看马戏。每一次马戏结束后,观众们都笑着离开了,只有麦先生还会在舞台中央安静地呆上一会儿。
有一天,火车停在了海边。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沙滩,在那里,麦先生看见了一座沙丘城堡,他看了很久很久……
后来麦先生又坐上轮船穿过大海。每个停靠码头的夜晚,他都会站在人群里看着远远的地平线消失在暮色中。
麦先生走遍了全世界。
每一个城镇,每一个村庄,每一条街道,每一条小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人们邀请他去家里作客。他会在那里呆上一会儿,分享片刻的快乐。
在世界的尽头,麦先生遇到了一个男孩。男孩哭着告诉他:战争毁了他的家!
为此,男孩哭了三天三夜。他唯一能找到的,只有一个洋娃娃。
麦先生发现了一把小木椅。他修好了椅子并把它给了男孩。
男孩挨着麦先生坐下来,他们一起聆听鸟儿的歌唱和树叶在风中轻轻说话。
麦先生把泰迪熊给了男孩。男孩轻轻拍打着泰迪熊的大鼻子,讲起了自己和洋娃娃的故事。
从那天起,麦先生和男孩就肩并着肩、手拉着手,一起开始了旅行。
没有什么痛苦能比失去亲人更让人心碎的了。。。。。。
怀着一颗破碎的心,麦先生开始了他的追思之旅。这是一个男人心灵深处的隐痛与真爱。
我们的麦先生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他对昔日生活的追思完全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行动表现出来的,那么微妙、那么含蓄,以至于我们如果不用心去发现去品味的话,很容易就忽略过去了——
麦先生怀抱着儿子最喜欢的泰迪熊出发时,他怀里抱着的分明就是他的儿子。
麦先生在游乐场推着秋千上的泰迪熊并唱起了轻柔的催眠曲时,眼前掠过的是当年他与儿子一起游玩的镜头。
麦先生手拉着泰迪熊站在马戏团的舞台上谢幕时,麦先生面对沙滩城堡久久驻足凝望时,我们也同他一起分享和回味着当年他与儿子一起嬉戏的快乐。
麦先生背着椅子,站在海边朝着大海,却又回过头去久久地凝望着沙滩上的泰迪熊与城堡,你读到了什么?那是一个父亲对已逝儿子无处寄放的尤如大海般深沉的爱意……
绘本里麦先生究竟是带着对儿子深深的愧疚与歉意去旅行,还是带着无比的思念之情去旅行与重温,作者并未作任何交代与明确的说明。也许麦先生和这个世界上的许多爸爸一样,他以前太忙,也许是他对儿子的一个承诺,还来不及实现……不同的人在这里,收获与读到的是不同的,每个不同生命体验的人你自己去认领。
也许有人会说:“麦先生带着儿子的泰迪熊去游乐场、马戏馆、沙滩上、海轮上,是因为儿子生前没有去过这些地方,他想满足儿子的心愿。”
也许有人会说:“麦先生带着儿子的泰迪熊去这些地方,是因为儿子活着的时候,麦先生经常带孩子来玩,麦先生仿佛是和儿子故地重游。”
轮船甲板上麦先生肩扛着泰迪熊站在所有的家庭后面默默远眺,麦先生在异乡他地的人家与泰迪熊并排坐在餐桌前,无不都诉说着昔日的温馨与今日的深深伤痛。
然而,人不能永远生活在回忆之中,沉浸于回忆也并不能真正治愈伤痛。只有当麦先生这个孤独的旅人碰上了另一个同样不幸却又更加脆弱的生命之后,他那做父亲的天职才使他情不自禁地走进男孩的悲惨世界中,走进男孩孤独无助的心灵中。
于是,当一颗破碎的心真诚地去抚慰另一颗破碎的心时,两颗心的伤口便都因爱而慢慢弥合了——失去儿子的麦先生,从此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而失去家庭的男孩,也从此有了一位慈爱的父亲。
麦先生旅行途中依次出现的场景,从游乐场到马戏团,再到城堡,接着是全世界,最后仰望星空,都是有其深意的。游乐场上——我们享受的是自由,说明自由是我们的首要追求;马戏团里我们感受到的是快乐,人生苦短,知足常乐;城堡,我们看到的是对家庭的向往;世界则意味着对事业的追求,星空是对心灵与存在之间神秘连结的美好线索。可以说这样的一条旅行线索,寄喻了绘者对人生的一个解读,并且昭示着,只有心灵的解放才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
童话并不只是一样儿童阅读的东西,就像《小王子》一样,它是写给成人看的。只不过,有的成年人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儿童,有的成年人已经是一个长大的儿童,有的成年人是永远长不大的一个儿童……所以,有人看着浅,有人看着深,有人看着无聊,有人看着感动……
书中的三种道具:泰迪熊、洋娃娃和椅子。泰迪熊,无疑是死去的儿子的化身。洋娃娃,显然是那个曾经幸福的家留给男孩的唯一纪念。而椅子,它的含意更需要用心思去琢磨了。从浅层看,它是麦先生旅途劳顿时坐下来喘口气以恢复体力的工具;从深层看,它是麦先生心灵的驿站——一个可供他心力交瘁时歇下来思考、疗伤以恢复元气的场所。还有那把破损的小椅子,麦先生修好后把它交给了男孩。它给到男孩的,还有麦先生宽厚的父爱以及这种父爱给予男孩的安定感。
这是一本融着淡淡忧伤却隐含希望、将父亲对儿子的爱表现得无比深沉、又淋漓尽致的图画书,。
全书在色彩的运用上独具匠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化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色彩也随之变幻无穷。
从麦先生决定出游到遇见小男孩,整个画面行进的色调是灰蒙蒙的——灰蓝色的街道、灰蓝色的操场、灰蓝色的马戏舞台……即便是原本应该明亮的黄色,也在这里披上了一层浓浓的灰……
当麦先生遇到小男孩后,画面的色调随之一亮,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的绿色逐渐进入我们的眼帘,灰暗的情绪随之散去。
最后几页运用的蓝色不再是忧郁的灰蓝,而是饱和的蓝、明快的蓝。熊熊燃烧的黄色火焰……
人物细节的处理:开始麦先生一个人旅行时,他的表情是木讷的,只有侧面没有正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围人脸上欢快幸福的表情。他在火车顶上一览无遗的寂寥风景中、是和火车去达方向相反的朝后坐(直到故事结束,他和小男孩面朝火车的正前方,意义却完全不同了——火车方向和出发时相反,那是回家的方向。)
故事的后半部分,麦先生的表情发生了变化——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最后一页,他和小男孩坐在车厢顶上,正微笑着开始下一站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