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没戏了”还是“没事儿了”?


             中国股市“没戏了”还是“没事儿了”?

                      ——兼论近期财经新闻传播的走偏现象

                                董少鹏

    如果说财经传播界是一个混乱的世界,恐怕并不为过。当然,这也可以说是社会多元化的表现。举最近的几个事例:某财经官员被传叛逃美国被通缉记者”先被发奖后又出书;金岩石被迫下课;谢国忠、周其仁等“专家”催着央行加息。

    最多的纷扰则是甲媒体或乙媒体拿不大点的事质问上市公司是否诚信是否违法,但真正的求证调查十分罕见。

    我时而沉思,这就是我们的财经传媒现状吗?一家负责任的媒体,要追求美誉度,要对自己刊发的报道较较真:为什么刊发?该不该刊发?是不是独立刊发?要告诉社会什么?十分遗憾的是,这样做的媒体人正在变少。如果媒体对自己刊发的报道不较真,那么,转载越广泛,媒体的美誉度就越低,丑誉度就越上涨。这样的媒体,最终只是给市井徒增阅读垃圾而已。

    · 关于记者证与新闻记者采访的思考

    好了,我们就在这样的财经传播环境下说说最近的股市。一提到货币政策收紧和CPI上涨,很多人就认为是利空;而一提到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又有很多人认为是利好——因为该措施对美国股市是利好,所以也利好中国股市。其实,这是“奴化思想”在作怪。货币政策收紧早有预期,其本质是回归常态,这就把投资者吓得不能自已?物价上涨是真,但也是预期中的,并且只要采取措施治理,就会有成效。

    · 中国股市将迅速回归“牛市常态”

    美国经济稳定固然重要,但美国经济过度依赖借贷、大搞超前消费其实早已对全球经济平衡造成伤害,其汽车文化、能源文化、医疗文化、金融文化无不逐步走向反面,即过度追求工业和商业,远离自然逻辑。现在的危机,其实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美国应当独自承担大部分代价,真正过几年紧日子。而我们的一些可爱的专家,却被所谓“稳定美国经济的说法”麻醉,以为只要美国经济能稳定,中国经济就可以得救了。我认为,这是对美国主导的经济霸权主义的过度迷恋。当务之急是各负各的责任,特别是美国自己给自己买单,才能切实解决国际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我认为,真正决定中国股市走势的因素仍是中国经济本身。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因是城市化进程和消费升级,是发展中国家向相对发达国家转变的必然。至于外部干扰和压力,只是阶段性和临时性的,而非决定性的。

    现在美国的表演已经比较充分,中国有相应的对策;收缩货币供应和控制是根据中国经济需要进行的,外围压力不能根本扭转中国经济决策的自主性。所以,看待股市趋势还是要回到中国经济基本面上来。

    鉴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自我调节能力具备,股市支撑并未根本改变。我继续看好今明两年的股市走势。经过一轮危机的洗礼,中国股市不是“没戏了”,而是“没事儿了”,可以继续走好!

 

    ·  基本面总体稳定,中国股市不怕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