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有慢的好处


我们处在一个快的时代。中国经济高速度,企业发展高速度,职场工作高速度,生活节奏高速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已成为一句至理名言。可是,有多少人静下心来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快?快除了它带给我们的好处之外,有没有让我们失去什么?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我的观点是:我们不能以钱为本,速度数字至上,一味地求快,一定要有节奏。该快时快,该慢时慢,有时候慢并不全是坏事。松下幸之助说过:“乌龟爬行是最好的捷径”。乌龟虽慢,在一定条件下,却跑过了兔子。白岩松在他的书中说:谁都知道人生的终点意味着什么,可还是拼命地往前赶!

 

人的生老病死问题,几千年都没有解决,急什么?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才搞了几十年,别自以为不得了,老拿美国当标杆。毛泽东50年代末提出“要用十五年赶上英国”,发动大跃进,结果劳民伤财,反而使中国经济陷入低谷,不合规律嘛!我们30多年一路高歌猛进,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GDP主义大行其道。经济确实是增长了,也有点钱了。但我们也失去了许多东西,譬如环境,譬如资源,譬如社会和谐,譬如幸福指数。我们有时认为是伟大的事业,按佛家的话讲,可能其实是无纪业,甚至是恶业。国际金融危机时的2009年,中国经济还要保8。其实,趁机应把发展速度降下来,又不丢人,何必死要面子活受罪呢?又是投资拉动,又是超发纸币,结果,现在通胀问题出来了。姚景源说:这一轮通胀的根源就在于钱发得太多了。好在“十二五”规划要把发展速度降到7%,目光更加转向民生,转向公平,转向协调。

 

我不久前到贵州去,那里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慢了些,但正因为此,可以避免走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可以实事求是找准自己经济发展的模式,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做到可持续发展。当经济过热地区出现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恶化的时候,大山却以其滞后的脚步为人类保留了一方青山绿水,吸引了世人歆羡的目光。

 

企业的发展也是这样。你不迅速扩张,不做大做强(其实大未必强),就好象不思进取,多丢人似的。一个地方品牌,做梦都想着要成为全国性品牌,自己实在做不大,就联合,就捆绑,好快点变大。结果,忽视了团队的磨合成长,忘掉了员工的权利收益,不顾市场的真实需求,萝卜快了不洗泥,反而欲速不达,甚至大伤元气。

 

从大工业时代开始,“快些,再快些”就成为人们生活和发展的哲学,每个人都被绑在了一个全速前进的列车上。

 

好在世界上还有个慢城联盟,至今已有24个国家的135城镇获此称号,中国江苏省高淳县有望成为中国第一个“慢城”。这是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根据规定,获评的城镇人口在5万以内,追求绿色生活方式,支持传统手工方法作业,不设快餐区和大型商超等,具体标准多达54项。慢城的探索和实验具有示范意义,它会昭告世人,慢一点反而会使生活更美好。

 

现在的中国,经济增长快,城市化进程快,高校扩招快,生活和工作节奏快,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其实,慢不是磨蹭、不是懒惰、不是消极,而是一种健康自信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稳健的奋斗,它可以使我们更从容、更优雅、更全面、更高效、更幸福。

 

不信,你就试试看!

 

2010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