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2009年,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78户企业(包括40户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和43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了检查,发现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以假发票报账、私设“小金库”、侵占国有资产等违规问题;部分企业为了少缴或迟缴税款,隐瞒收入、多计费用,甚至欠缴巨额税款。其中,上市公司长春经开被检查发现存在欠缴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土地使用税等税金共计9069万元;辽宁时代存在2008年少计收入5791万元、少计成本5192万元、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25万元、以不合规票据列支销售费用等问题;三精制药存在少计2008年度主营业务收入2206万元等问题。
这次检查所曝光的涉税案件说明,税务危机不仅仅来自于税务部门的稽查,同时也来自于政府其他部门的监管。其实,近日,在修改审计准则时,审计部门把一些公众媒体传播的信息也作为其案件的来源,这点值得企业高度关注。
上述被曝光企业出现的一些税务问题,笔者认为,相关的主管税务部门可能是“心知肚明”的,之所以没有进行处理,极有可能是源于当地政府的压力。因为,进行税务处罚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企业“股价”下跌,形象受损,而这些企业大多是当地的明星企业。对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等其他监管机构来说,受到地方政府的“干扰”相对较小,容易查出大案。这一点提醒企业,仅仅得到主管税务部门允许或批准的某些涉税事项,还是存在税务风险。因为更上一级监管部门的审查,可能会认定税务部门审批文件无效,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近期笔者就碰到这样的案例。审计部门在审查某企业时,发现其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于是下达意见书给该企业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并监督税务机关将企业的税款予以补征入库。
最近,个别地方政府、企业、个人滥用税收政策,通过慈善管道截留国家财政收入、逃避税收的倾向有所抬头。比如,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何道峰称:“通过严谨的评选机制,荣获 ‘中国消除贫困奖’ 的万达集团原来报的慈善捐赠17亿元,经考查甄别只认定了3.7亿元。”17亿元变成3.7亿元,其中的差额万达集团是否进行了税前扣除?是否构成少缴税?国家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以避免一些机构和个人滥用“慈善、捐赠”政策。
针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与税务环境,领先的公司应更多关注本公司的税务规划和安排,并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用足用活现行的税收政策。特别是在税收管理力度越来越加大的情况下,公司一定要有税务危机与风险意识,这样才不至于让公司利润被税务元素“减掉”。
——《中国税务报》“税务危机”专栏
政府其他部门的监管也会产生税务危机
评论
编辑推荐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