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风险驴友施救要考虑酌情收费


    一年到头,要有好多次这类新闻:某驴友失踪,然后军警民几百人出动,漫山遍野翻山越岭地搜寻,最后披星戴月肩扛手抬地把他老人家运下山。

    平时看这类新闻,往往就不由人不动气。觉得政府应该向他们征收高额救助费用,就像为讨薪而佯装跳楼导致社会秩序大乱的民工要受法律制裁一样,对这些人施以公益搜救实在是太便宜他们了。记得北京地区有个被救的大学生先是对呼啦啦的大队救援人马感到局促不安,当问明白这次救助不对他收一分钱后立刻喜出望外心安理得。

    这次复旦大学的驴友们又在黄山玩儿失踪,最终害死了安徽23岁的年轻警察,然后连追悼会也不参加就灰溜溜地逃回上海,更是令人深深的震怒和愤慨。

    如果他们是普通的路人,该救!如果他们是普通的游人,该救!如果他们是普通的登山者,该救!如果他们是无意中遇险的遇险者,该救!问题是,他们不普通,他们是驴友!

    啥叫驴友?驴友就是明知有险却偏要去探险的人,是一群靠网络结识的乌合之众,没受过专业训练却又热衷新潮活动。他们出行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健身,而是为了追求刺激,放着好好的山路不走而偏要去险崖深谷。驴友的行为不是生活之必须,而是一种奢侈,一种矫情。

    这些任性的驴友,有的是因失恋而只身出走的大学生,有的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矫情女白领,有的甚至是倔强了一辈子的老爷子。更多的,是一群因网络结识单纯以出城透口气儿为目的的年轻人。也许其中有人配置了电台,也许有人全身披挂上名牌登山服,也许有人一张口满嘴的登山术语,但绝大多数都是四体不勤连1公里都跑不下来的一群乌合之众。

    对此,城市媒体一而再再而三地宣讲,登山要量力而行,不提倡非专业人士进行探险类郊游。并不是你买了登山设备,你就具备了专业登山能力。健身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那种高风险的登山,就是拿生活的美好开玩笑。

    事实上,驴友间因互不相熟又缺乏自救和救助能力,失踪、遇险、负伤、暴病、暴卒……而惹官司闹索赔的新闻时有发生,有个央视女记者就在山谷急行军中挂掉了,她父母就起诉了那个驴友队的组织者,为高额的索赔费用对簿公堂。

    这样的教训对后来层出不穷的驴友队竟然起不到一点警示作用,真是让人奇怪!究其原因,是驴友的组织者把风险都转嫁给了政府,他们对由此带来的任何风险都不用担负一点经济责任和道义责任。而政府对自发组织探险登山的高风险性,又显然宣传不足,引导不力。

    驴友,作为一群自私任性的人,以饱暖之后求刺激的奢侈之旅,无端地消耗他人的体力和时间,浪费了大量的社会搜救成本,透支公众的人道救助意愿。如果对他们的施救,不征收一定的费用,就是对其他纳税人不负责,也无法对驴友的组织者给以有力的警戒!

    尽管,我本人也陆续置备了全套的登山服饰和器具,但我从来都没有走那些所谓的探险路线,我只走常规的森林公园似的山路,路上有无数的登山者在我前后出没,丝毫没有安全之虞。我也从来不想自诩为驴友,各地发生了这一系列救助驴友的事情后,我就更不想当驴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