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创业板上市运作经历


     10年前毕业来京找工作,选择了考公务员,考试成绩通过,但那个部委招收的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好像只有1个名额,中关村有一家高科技企业有创业板上市计划,我被录用了,进入试用期,我就一边工作一边等部委的录用名单,结果部委那边未被录用,我就留在了那家企业做上市。

    2000年的时候创业板的呼声很高,总让人感觉哪天睡一觉起来,创业板就启动了,去年有个老同事聚会,有个同事说“你10年前在公司做创业板上市,现在终于开通了”,中国资本市场用了10年时间终于有实力有基础来启动创业板,10年前的资本市场,是何等的粗糙、初级,但是,这个粗糙、初级中又蕴含了多少成长的坚韧。

   10年前的我,被安排了一个证券办副主任的职务,主任由老板亲自担任,因为上市对公司很重要,他要亲自负责,其中也有年纪较轻的原因吧,但是后者并不是问题,因为几乎所有有关上市运作的局面都是我辛勤开拓的,我可以自己一个人坐着飞机出去谈事情,老板爱面子,每天开着奔驰600,根据他的理解,证券办代表公司形象,所以办公室非常大,并且,授予我随时派奔驰600的权限,经过一番调研,我发现这个运作中的相关人士对奔驰600并不当回事,大家谈完事情就走了,根本不需要用奔驰接送,有一次出去办事,老板问“是不是应该开奔驰”,我立即表示“这样看起来不像创业型高新技术企业”。

    在一个到处是技术的公司里,我这个金融学出身的人是寂寞的,为了不至于在专业上落后,我定了《中国证券报》,每天一份的报纸积累起来量是很大的,印象中我满屋子都是报纸。创业板没有开通,公司其他事情也没让我闲着,我还负责了一个企业策划部,主要是负责项目业绩考评,与对证券办的热情投入不同,这个企划部让我有些头疼,总有人因为项目业绩的事情过来找我,有几次言辞激烈,我就嚎啕大哭,记得有一次老板对我说“如果我碰到事情也像你一样嚎啕大哭,能解决问题么”,我倒觉面对此类问题,哭是最自然的表现,有一次听到几个女人在嘀嘀咕咕“她又哭了”,这让我很害臊,从此下定决心“这辈子流血流汗不流泪”。

    在等待创业板开通的日子, 在偌大的办公室里,阳光暖洋洋地照射着,有的时候我百无聊赖,有一天我选了一顶彩色的假发调剂下心情,第一天上班,总工看着很好笑,问我“是不是要用章光101”,第二天上班,我摘掉了假发,于是被认为是“辟谣”,第三天我重新戴上了假发。

     10年前,我就是这样一个等待创业板开板的大军中的小小一员,因为迟迟不见开板,公司还要承担我一笔工资费用,我选择了提前离职,公司也没有要解约违约金。

    那个时候,公司主推的一项业务是无源光纤接入网,眼界是超前的,但是到现在看,终未能坚持下来取得真经;当时行业领导专家对发行股份的建议是3000万股,当时我还想是不是有些少,现在看,有多少创业板企业发行了1000万股,拿回来三四个亿、五六个亿甚至七八个亿;公司老板曾经对我说“公司上市了你就是董秘”,现在看,有多少董秘持有很少的股份但身价千万、亿万。

    坚持下来走进今天创业板的公司,很多是10年前都在备战创业板的,有时候我想,这个高估值是不是也应该包括10年坚韧付出与等待应有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