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对话

        ----推荐《孙云晓与你面对面》丛书


                                                    田慧生

      孙云晓是青少年研究方面一位多产的作家和研究者,他的不少作品曾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近日,读到他的新作《孙云晓与你面对面》丛书,不禁被深深的吸引和打动。这是一套独特的书,是孙云晓在自己的网站上与网友们对话、聊天的真实记录。诚如作者自己所言,这套丛书"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聊出来的;它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思想撞击出来的;它不是一个人的闭门造车,而是众多青春的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捧读再三,感觉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突出人文关怀。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和解放人的教育。通览这套丛书,可以看出作者对教育是有深刻感悟的,他对诸多教育问题的讨论,都体现出一种内在的人文关怀,自然流露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的深切关怀。可以说,人文精神渗透在这套丛书讨论的许多问题中,人文关怀构成了作者讨论问题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这套丛书的一些观点不仅新颖,而且具有内在的冲击力,能够打动人、启发人。与此同时,这套丛书又是网络技术催生的产物,打上了网络时代的鲜明烙印。从这个角度看,这套丛书在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方面做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以成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以成人世界认同的价值标准评判孩子的一切。于是,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父母与孩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疏离甚至对立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在这方面,这套丛书给我们提供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在有些问题上,放弃成人的标准或权威,放弃强迫,转换一下立场,变换一下思考问题的角度,切实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关注他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横亘在两代人之间的那堵无形的"墙"就会逐渐消解,理解之窗就会悄然洞开。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成人的责任,而是换一种方式更好地负起应负的责任。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立场的转换,孙云晓网站才会吸引如此众多的青少年,也才会产生"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等许多能够在两代人中引发共鸣的深刻见解。

    以前沿话题引导对话与讨论。这套丛书是孙云晓与网友聊天10年谈教育的精华,从许多讨论的主题来看,作者对话题的设计与把握是敏锐而前卫的。这些话题或大或小,但几乎都是当前人们关注的教育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或是能引发观念撞击的前沿问题。例如,关于"家长"的称谓问题,关于情感的问题,关于孩子的独立性的问题,关于性教育的问题等等,话题虽然十分具体,但都牵涉到教育深层的观念转变问题,关乎人们对教育的基本认识。有了这样一些指向改革前沿的沉甸甸的话题的引导,网上的对话与聊天就会在细微与平实中透出深刻,思想就会撞击出火花,并进而避免时下网上聊天常有的那种琐碎与无聊。这或许正是这套丛书和孙云晓网站令人耳目一新的可贵之处。

     真心面对,真诚沟通。这套丛书作为一部网上对话集,内容是丰富的。从中既可以看到观点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也能感受到情绪的起伏,情感的交融;这里有认同和共鸣,也有质疑和冲突;有来自父母的献计献策,也有来自孩子的诸多知心话。可以看出,不少的孩子把这个网站看成了可以倾诉、可以求教、可以抱怨的知心园地。他们可以在网上尽情发表自己的各种看法,真诚讨论自己感兴趣的各种问题。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一方面有赖于网络虚拟对话空间特有的隐秘性,但更重要的是网站主持人在对话过程中所秉持的真诚与坦率。只有做到了真心面对,真诚沟通,孩子们才会向主持人说出那么多的知心话和悄悄话,甚至有孩子将自己的老师"告"到网上。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惟有真诚才能产生真正的理解,才能心灵交融。

      愿这样的对话能继续下去。

(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