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股市只剩下10个交易日。翻开时下各大券商对2011年股市的预测报告,不外乎在2700—4200点区间运行,不免心存疑惑——又要成笑话了!因为过去5年,机构的预测屡屡集体失准,并且有时(如今年)“准星”偏得一塌糊涂。除了股市预测本身就如物理学上的“测不准定律”这一因素以外,我以为,主要是机构们的思维至今仍停留在“看得见的牛市”上,而对中国股市中“看不见的牛市”却茫然无知。
就上证综指而言,2010年中国股市是熊市。从去年底的3277点——12月17日的2894点,跌了383点,跌幅11.7%;年内最大跌幅3308——2319点,为29.9%。凡今年买权重股、大盘股、传统产业股的投资者,凡按上证指数的波动来研判股市、决定进退的投资者,均成为输家。这与包括金融危机发源地和重灾区的美国、欧洲股市在内的全球股市均创出08年以来新高相比,经济增长10%、经济复苏一枝独秀的中国股市的垫底表现,实在让管理层汗颜,并应该令所有倾心于上证综指相关板块和个股的投资者从噩梦中惊醒过来。
但是,就中小板、创业板和新兴产业的中小盘股来说,2010年却是“看不见的牛市”。中小板综从去年底的5814点——12月17日的7796点,涨了1982点,涨幅为34.1%,最大涨幅5814——8017点,涨37.89%,无论是日K线、周K线,还是月K线,俨然是大牛市的走势。再说创业板,虽然今年6月1日才开设基点指数,但从最低832点——12月17日1233点,涨幅高达48.2%。至于中小板、创业板和主板中的新兴产业中小盘股,今年涨幅在50——100%的比比皆是,涨幅367%的莱宝高科,涨幅267%的横店东磁堪为典范。即便是以中小盘股为主的深综指也从1201——1348点,拉出了12.24%的年阳线。这一年,在同一片蓝天下,凡是买中小板、创业板、深综板,以及沪市中小盘股的投资者,却享受到“看不见牛市”的胜利成果,成为熊市中(或曰局部牛市)的大赢家。目前中小板公司有521家,创业板公司有147家,沪深主板中还有五六百家高科技公司,总计超过中国上市公司一半的个股,撑起了“看不见的牛市”。对于不争的事实,相当多的机构、分析师和投资者竟然视而不见,甚至以大盘股的市盈率为标尺来衡量,得出了“中小盘股估值过高,要补跌、大跌”的错误结论,这实在是偏见。
明年“看得见的牛市”依然难以期待。
首先是受到国家“调结构、抑过剩、减排放”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抑制。这就使原先中国股市数量众多的机械、制造、基础设施、加工、钢铁、石化等行业的大盘股,风光不再,难有大的作为。
其次是银行、地产、石化、有色四大权重板块缺乏成长性和股本扩张性,并受经济货币政策的制约,从而日益遭到市场的冷弃。这四大权重板块虽然有的估值很低,但只能以分红率与银行利率相比,存在阶段性估值修复机会。不存在领涨一轮牛市行情的理由。
第三,全流通也是抑制大牛市的障碍。目前全流通比例已达90%,流通股超过07年发动大牛市时的两倍,在明年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都将压缩的情况下,市场实难有充裕的资金发动大盘股领衔的大牛市,别说冲4200点不现实,就是冲3500点都很勉强。
因此,应抛弃对2011年“看得见的牛市”的幻想,淡化机构们的指数预测,以及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的预测。因为每年的实际走势都与之相反。这可能与机构预测时的仓位轻重和其后的增减意图有关。对机构一边倒的预测,应当作为反向指标,逆其道而行之。应淡化对上证综指及高相关度板块的关注。按照经济调结构、货币回常态的政策取向,尽量回避缺乏成长性、传统产业,尤其是过剩产业的大盘股。除非你是以追求分红利为目标的投资者。
明年依然是“看不见的牛市”,或曰“结构性牛市”。应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二十·五”主题,顺应时代新潮流,抓住新兴产业的中小盘股的高成长、高送转这条主线不放,加大投入,以“一小”、“二新”、“三社保参与”、“四估值低”的标准选股,争取明年获取更大的“春生”和“春收”,以有效抵御通涨、挽回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损失,通过资本市场增加财产性收入。
年末缩量整理伴随利空传闻,这正是“冬播”的极好机会。本周一大盘非但未往下“挖坑”,反而大涨82点,一举突破年线、五周均线和2900点整数关。这是因为,上周末 加息“利空”的落空转为抢盘,今年已六次提“准”,市场已见“空”不空了。即使加息也是见空而涨。“加息”被市场妖魔化,成为每周末的一种“瞎诈呼”,目的是叫中小投资者将新兴产业的中小盘股筹码交出来。本周五,度过了银行25日年终结账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下周还将面临25日—26日上市公司结账日和圣诞前美元反弹、热钱退出的资金压力。此后,人们就没有什么利空了。所以下周是冬播的极好机会。
展望明年春天,上证综指仍将在低位运行,充其量涨10—15%,而中小板创业板数却可涨30—40%,依然是看不见得牛市,个股翻番的机会甚多。过了元旦,整个市场将是中小盘股轮涨的天下,人们不妨拭目以待!
明年将是什么“市”
评论
编辑推荐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