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个人行为习惯,应对交通拥堵的喧嚣


  

  北京的交通拥堵是全国以至于全世界都出了名的。

  在几年前,车辆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时候,有人说北京由于交通拥堵而每天损失4000万,现在的汽油价钱已经远非当时可比,现在的机动车保有量跟当时比已经翻番——甚至还不止。

  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市在高峰期间仅在主干道行驶和拥堵着的车辆就接近三百万,这个数字远不是北京高峰时刻全程同时出行的车辆的总数。堵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没有权威的统计,但仅燃油一项每一辆车如果按一小时1升燃油来算,仅高峰时期在主干道拥堵的这三百万汽车的燃油量来计算那它的经济损失将超过两千多万。

   如果我们要把那么长的时间耗费在路上,在汽车尾气中消耗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我们都要聚集在拥挤的都市的钢筋水泥的丛林中?

  如果我们每天燃烧那么多的汽油,浪费那么多的金钱,为什么我们不能把那些资源投入到偏远的农村,到可以产生更大效果的地方去?

  如果我们在大都市里挥金如土,为什么不拿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回家孝敬父母?!

  这不仅需要对北京城市发展的理性反思,更是对整个城市化发展方向的反思。

  我们需要对目前的困局进行反思,需要去追究:

  造成这种怪现象的是什么原因?谁是导致这些巨大浪费的罪魁祸首?

  为进一步缓解北京交通拥堵压力,方便广大市民出行,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从12月13日开始为期一周的征求民意。虽然本人也曾经多次对北京的交通状况抱怨,反思并提出自己的分析,但却没有“相应号召”,提出任何自己的建议。

  因为很多话都是只观其表,未及其里;因为很多时候,说了也是白说;因为即使有相关政策出台,都或许会被从相反方向解读。

  征求意见稿中涵盖完善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条件,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水平等内容。

  在此舆论环境之下,各种传言都在无孔不入的传播。有人说北京要限购车辆,要效仿上海进行机动车号牌的拍卖制度,有人说油价将会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扬而继续攀升,有人说北京市区内的停车费将会大幅度上涨,甚至有传言说北京即将效仿伦敦,而征收交通拥堵费。

  搞不懂的是,交通拥堵的失控,原本是规划所带来的问题,原本是地方政府受到产业绑架,在政绩的刺激之下躁动心态所导致的,却要通过加价、高征税等市场行为去治理。施政者的过失却要由被管理者来买单。而且百姓居然也“积极响应号召”,即使花大价钱都要加入推波助澜的大军。

  受这些传言的影响,北京的车市出现了出奇的火爆,买车的、上牌的,需要排队才可以,甚至约定俗成地采用增加费用的方式去抢购。

  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470万辆,而且加速度的趋势有增无减,11月下旬,北京周增加机动车1.8万辆创历史新高,日均增2500辆,据有关部门透露,12月的中旬的这一周机动车最高日增5000辆。

  亚运村交易市场的数据显示,2010年11月份北京新车交易95100辆,同比增长30.99%,高于全国(26.86%)4个百分点。

  而进入12月的前十几天,大多数经销商的销量都较上月增长40%到50%,近一周以来增长进一步加快。按此增速,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00万辆大关将提前到春节前后。

  500万辆!什么概念呢?

  2001年12月7日一场小雪曾经让北京全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停车场,北京条条道路瘫痪,数百万北京市民徒步在大街小巷赶路场景,让人记忆犹新。

  当时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不过100来万辆,现在全市机动车数量翻了四倍多,可同期城市道路面积增长了还不到一倍。

  北京的冬天雪越来越少,很多人在巴望着北京用雪来清洗空气的同时,也在担忧雪天会导致交通崩溃。

  2010年北京居然一直到圣诞节之前都没有下雪,相反,南方一些城市普降大雪,中国的天气出现了南冷北热的怪现象。在这种“四时不正”的气候下,我们居然会有些释然。

  因为谁都很清楚,当前的情况下,任何的一场雪对北京的交通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但谁又说不清,那种局面将会糟糕到什么程度。

  2010年中秋节前的那个周五,北京下了小雨,140多条主干道瘫痪,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北京重现全城大拥堵的壮观景象。

  在那之前,本人在9月5日写下了《北京交通拥堵的八个人为原因》。在这里只想说,其实每个人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到北京的交通状况。

  不仅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就连部分三线城市,高峰时期的交通拥堵都是一个很恼人的事情。不管你是开着豪华的私家车还是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或者是在出租车上,惊心动魄而又故作慷慨地看着计价器在汽车停驶状态下,有规律地“蹦字儿”,都是一种常态。

  城市的生活状态原本就如此,不仅是个人,就连权威的政府都毫无办法。

  本人的建议仅仅是:改变个人行为方式,在交通拥堵的时候,就别去外边给别人添堵了。

  比如那些半夜10点多下班的超市员工,或者是那个时候才上班的护士,基本是很少遭遇堵车情况的。因此,错开高峰上下班确实应该是一个好方法。

  同时“猫冬”是一种好习惯,“宅”也是很好的应对状态。更是企业进行创新实践,灵活进行工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机会。

  在外边拥堵的时候,索性就活在自己的小空间里,而不去本来就喧嚣的闹市区给别人添堵的同时,也给自己添堵。

  假如外边太冷太热,刮风下雨,雪天路滑,任何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城市都被交通拥堵得成为一个巨大的停车场。与其无奈地耗费自己的宝贵时间,以及从某个角度看绝对算是辛苦的血汗钱。倒不如避开外面的喧嚣,享受内心的恬静。

  都市里的人群,在交通拥堵的时候,大体可以躲在办公室或者家里,或者是咖啡厅听听音乐感受自己灵感如泉涌,在茶馆与几个有人云山雾罩地聊天。避免出行,不给交通增加压力,也不给自己内心添堵。

  当你可以安静地坐下来,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用文字描述下来,不用奉承人,也不怕得罪人,用自己真实的语言写出来,不管是两三句简单而直切要害的评论,还是酣畅淋漓地进行深入分析,积累下来,都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

  当你可以安静地坐下来,在本职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感悟与经验,得到某个业务与失去某个业务的过程记录下来,深入浅出地进行剖析,从而提高自己的内心修为。

  

  贾春宝

  2010年12月19日星期日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刊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