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行脚记


 

 

    上周去了久违的武昌,待了两天一夜。印象深的,一是赶上一场雪,二是入住的清江饭店,三是与老师同学朋友的相聚。一次美妙的旅行,若干人生感悟,遂有记录下来的冲动。

    12月14日那天,北京极冷,我戴了一顶薄线帽,居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晚上8:40左右,逃也似地冲进开往武汉的Z37次火车。同包厢的三位,其中两位大概是同事,自顾谈天,对我的友好表示有点爱答不理。车未启动,暖气若有若无,有冷感。我赶紧爬上床铺,和衣钻进被窝。同包厢的那两位男士边看ipad上的北京新闻边讨论北京的交通问题。另一位男士站在门口看环球时报。广播里,一个男歌手秀着哀伤。旅行开始了。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旅途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有缘,有的无缘。坐在被窝里,我用手机写了一条围脖:

    昨晚读书受一位高僧启发,今后要把每次旅行当做行脚,在行脚中体会颠沛流离,在颠沛流离中体验心的动与不动,喜悦地迎接旅行中的顺与不顺,以山川大地三教九流为师,多结善缘。

    我所在的包厢紧邻车厢连接处,颠簸较大,夜里醒来好几次。早上6:40左右,被列车广播叫醒。说是天气原因,晚点四十分钟。记起昨天武汉的朋友发短信给我,说是要下雪。拉开窗帘,看见路边白白的,真是下雪了。路基上,树枝上,绿篱上,都有一层雪。在北京盼雪两个月未见,今天在武汉赶上了。真好。

    出站时快八点了,广场上大雪纷飞,还挺冷。老友来接我,刚启用的新武昌站也不好停车,他把车停在路边。我们匆匆忙忙奔向汽车,身上落满雪花。

    入住长江边上的清江饭店。早饭后老友带我走了一圈,发现清江饭店真是个风水宝地。饭店在一条不很宽的街道——中华路上,步行十来分钟即可到长江第一桥南岸桥头和千古名胜黄鹤楼,四五分钟即可到中华路轮渡码头,出饭店大门右拐就是红色旅游园区——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旧居和中共五大旧址。仅一街之隔就是闻名遐迩的特色小吃街——户部巷,左行50米即可进入武昌最繁华的商业街——司门口。饭店本身也不错,去年刚装修过,设施完备,舒适度很好。

    10点,老友去忙公务,我在房间休息。打开电脑上网,看新闻。写了条围脖:

    昨天刚说要把每次旅行都当做修行者的行脚,广结善缘,今早就赶上这场雪。到车站接我的老友说,这是武汉今冬第一场雪。从清晨开始到现在,雪一直在下,时大时小,纷纷扬扬。从我住的清江饭店8楼窗户望出去,远远近近的屋顶都白了。很美。这是大自然赐予的善缘。

    陆续收到十来位网友的评论。围脖真是个江湖啊,既虚拟,又真实。Jenny娟娟说:啊,包老师来武汉了。这个酒店在武昌江边呢。

    网友胡文锋说:俺几乎每月都去清江住几天,7-8楼新装修的房间还是不错的。包总好好休息哦,清江饭店下楼街对面的小巷子穿进去就到了户部巷,武昌小吃集散地,前不久进行了整修,环境还挺好,推荐到“徐记热干面”吃碗热干面外加一个蛋酒,哈哈~

    网友菲翗翗居然也从北京到了武汉,在东湖疗养院休假。而上海的网友时光仙子说:包老师住清江饭店啊,好亲切,这是我父亲单位的产业,大学时代我常在这附近玩。——世界真小,有了围脖就变得更小。

下午办公事,傍晚回到酒店。看到前同事车海刚在围脖上说:“没有雪,再冷也不像冬天。就像没有爱情的青春。”

    武汉遇雪的我有些得意,评论道:

    哈哈,海刚说得到位。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往往事关爱情,也加深友情的记忆。我现在就在雪后的武昌,长江边的清江饭店,等待与几位老同学的小酌。只不过,现在天晴了,蓝天上有夕阳映照的白云。

 

    晚上和两位大学同班同学聊天、吃饭。话题有关人生,涉及佛道。都是半百左右了,越来越有共同的关注和共同的感悟。三个多小时一晃而过。忽然意识到,毕业27年多,一直拼拼杀杀,追求事业,却忽略了与朋友的交往、与家人爱人的相处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爱情、亲情、友情,我似乎没有认真地体验过。至少,没有像对待事业、工作那样全力以赴。对家人,我陪伴的时间太少,对朋友,我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我的家人对我很尽责,我的同学朋友对我真诚而热情。惭愧!

    有感而发,写了条围脖:

    交朋友就像读书,宜多宜广。但真正的好朋友,就像那些能影响你世界观的好书,一生也遇不上几本。因此,要珍惜友情,对好友更要珍惜。

    一位前同事发来手机短信,觉得有趣而精当,就转发围脖:

    友情:两个人和世界。爱情:两个人的世界。

    清江饭店是可以停泊爱情的地方,可惜,我老了。呵呵。

 

    第二天早上去饭店周围转了转。饭店后的红色旅游园区有许多市民早锻炼,有的跳舞,有的打太极拳。可惜几个纪念馆都没开门,我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在一个小饭馆吃了一碗热干面,2.5元,是用一次性餐盒盛的,可能是为了适应上班族边走边吃的需要吧。想起大学时候在宿舍附近的餐馆吃热干面,一毛二一碗,似乎比今天吃的香得多。我又信步走到江边,看到了久违的长江,还有飞架其上的长江大桥。长江还在那里静静地流淌,但其中的水早已不是往日之水,对面的龟山电视塔也是我以前没看到过的。

    中午和一位老师六七位同学聚餐,其乐融融。细察诸同学之言谈举止,发现每人之性情特点竟与30年前无异。连老师也依稀可见大学时代的风格。只是,同学们年岁大了,棱角大都稍稍磨掉了些。沉稳者依然沉稳,率性者依然率性,宽厚者更加宽厚,较劲者在饭桌上还在较劲。不禁感慨:每人之人生轨迹,大学时代即已大致确定。命运的力量还是很强大啊。只有少数人因某种重大机缘才能改变。

    饭后坐老友的车,先送老师回学校,然后在校园里兜了一圈。母校变化极大,幸好代表性的老建筑都在,行政楼、老图书馆、樱花道、体育馆风采依旧,新建筑添了不少。校园因合并而扩张很多,老友驾车居然数次走错路,也算是母校留我这个游子多看她两眼吧。

    忽然接到一个不熟悉的电话,居然是八年前的老部下从海外回来,陪先生到武汉开会,从围脖上看到我的行踪,于是打电话联系见面。于是我们在武大附近会合,老友驾车带我们去东湖宾馆赏景。

    雪后的东湖冷、静、美。东湖宾馆面积很大,是一个湖中森林花园,园林风格疏朗,毛、邓等几代领导人住过的别墅造型优雅,与湖光山色相辉映,真是好地方。走过一条湖边小道,看见高大的林木间落满厚厚的松针,积雪还留在松针上。从湖边眺望对岸的珞珈山,才知道珞珈山是近似一个长条形的平顶山,武汉大学古建筑群在山的右侧,绿瓦黄墙,确实美丽。可惜旁边新建了一座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与武大老建筑的灵秀、典雅、传统风格很不相称,美感大减。

    好在这时看到了落日。太阳像一只熟透的橘子,在湖西岸林立的楼群之顶,缓缓落下。我赶紧按下快门,记录美丽辉煌的一刻。忽然想到,人生也好,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好,都难免要走过成住坏空的过程。作为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自己参与的各种过程中,当全力以赴,认真经历,使这过程的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踏实的脚印。以人生而论,在精力减退的中年、老态龙钟的老年,也同样可以有美丽的光亮闪耀,奉献给亲人、友人、同事、同学乃至社会。这样经历过了,也就是有价值的人生,也就无怨无悔。(写于12月18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