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算“绿色转型”?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有很多经济学的认识。但我还是愿意以貌似比较粗浅的方式,好让大家理解,比如说,“转型”应该转到哪里去?那么我的理解是,转到让人们不光是“吃得饱”、还要“睡得香”,因为我们搞的主题是财富论坛,就是作为这企业家朋友们,应该说是在财富上,都是不存在任何的问题的,都是“吃得饱”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的;不光自己吃饱不是问题了,像我们“好想你”董事长石总,他中午的时候还请我们这些朋友吃饭,就是说朋友也可以吃饱,也就是他创造的财富可以让大家来分享。但是“吃得饱”的情况下,有几个人敢举手说“自己睡得香,晚上还能梦到美女”?好像这样的事情不那么容易办到。
“睡不香”还算好的,“睡不着”就更麻烦了。现在中国不在少数的企业家都属于“睡不着”这个状态,这个非常麻烦。没钱的时候烦,烦肚子饿;赚钱的时候也烦,比如说要动手动脑;有钱的时候可能还更烦,烦的是没有安全感,烦的事从身体到心理存在着一种亚健康,烦的是各种各样的危机,尤其是可持续发展、企业永续经营的危机,出现迷惘、麻木、焦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关于这个,我们有一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家有时出现或经常“烦燥易怒”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的占37.6%,“疑虑重重”的占33.1%,“挫折感强”的占28.6%,“悲观失望”的占16.5%……这怎么办呢?这是属于中国企业家的一种生存状态,是比较真实的生存状态,就是面临“转型”。经济社会的转型,在我看来,从结果上讲,其实核心的是企业家的生存状态问题得到改善。
所以是否要转型,对此已经不需要回答。问题是怎么样绿色转型、健康转型?应该讲,要达到健康转型,可能会有很多的路径,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所谓经济社会的转型,除了发挥正确政策的正确引导以外,这时候我特别想强调一个观点:还要充分信任企业家、尊重企业家,营造一个阳光的企业家成长氛围,使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家精神”自主发扬。而且,也只有发扬“企业家精神”,我们才能在经济舞台上各司其职唱好这出“主角”的大戏,跟上新时代浩浩荡荡的经济潮流。恰恰在这一点,在我们急功近利的氛围内,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实际上,“企业家精神”,不光是对经济转型的中国经济或者正在崛起的中原经济区非常重要,“企业家精神”对全球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最早强调“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学家就是熊彼特,刚才华中科大经济学院的徐长生院长也讲到熊彼特的一些经济理论。熊彼特有一个很重要的学术领域里面的发现,那就是,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长期拥有活力,根本就在于创新。而这个创新的来源,究竟在哪里呢?这可能就涉及到刚才说的“企业家精神”,他着重强调的正是这个。与此同时,他也创造了一个“创造型毁灭”的词语,来描述市场活力来源和经济发展规律。他率先把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引入到经济学当中,最早阐述了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家精神”不仅仅是产生于像微软、摩托罗拉,包括我们好想你等等这些大公司,实际上,像诸如大学宿舍、地下车库等等毫不起眼的地方也可以产生“企业家精神”。
我们国家的目标,可能是10年之后,就是2020年,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这是明确提出的一个目标。我们对创新的投入其实也是非常的巨大的,在产业扶持人才引进等等政策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但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就是,实际上创新是一个结果意义上的东西,它并不是手段上的东西,如果只靠大量的资源资金的投入,其实是不够的、而且是浪费的。问题其实还是存在于机制上面。更本质来讲,可能有更为鲜明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创新其实是无法人为地、主观地造出来的,创新应该是市场需求与“企业家精神”结合的产物。当我们蜂拥抢购“苹果”ipone手机、惊叹于技术的创新和神奇的创意,我们深深地知道一点,它是如何拿捏市场的需求;同时,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乔布斯身上的“企业家精神”,才是那只“看不见的手”背后另一只无形的“幕后推手”,控制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优化配置资源。它是市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原动力”。可惜的是,并不像“看得见的手”投入的资源、资金、和产出的GDP那样易于量化,“企业家精神”很难量化。尽管如此,仍有学者在尝试做基于实证的数理研究,为“企业家精神”获得更多认同提供理据支持。
“企业家精神”是诱发和促进制度变迁的基础因素,也是技术创新的巨大动力,我们应着力从制度安排上来培育“企业家精神”。尤其在当下“中国特色的凯恩斯主义”如此强而有力的情势之下!谈到这里的时候,我认为我们还是有一个倾向或误区,就是有些人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中国特殊制度的优越性,认为自己没有受到正面冲击,而且比美国等国家更能应对自如。实则不然,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商榷。不妨打一个比喻:你看到别人游泳时不小心呛水,就为自己不会游泳而窃喜。殊不知,你没呛水是因为你不会游泳,是因为你落后啊。中国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没有受到正面冲击,道理不也是这个吗?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不能把自身缺陷和不足作为优势总结。在全球化大潮里,游泳的本领是必须学会的。
回过头来,我们要说,经济的长足发展,企业的永续经营,终究都要靠“企业家精神”,才能永葆活力。今天之所以这么强调“企业家精神”,实在是因为国内对这一块的重视不太够,我们的所谓创新一直处于供给状态,往往不是从市场需求出发的。我们也呼吁能够从创新制度上改变,尽可能朝向市场需要的导向出发,真正服务于企业家,激发“企业家精神”,从而使这只“看不见的手”背后另外一只无形的“幕后推手”来优化资源配置。最后,严格地说,我这个题目完完整整讲起来,是这样两句话:“十二五绿色转型有赖于中原经济区的崛起,中原经济区崛起有赖于激发‘企业家精神’!”
绿色转型有赖于激发“企业家精神”
评论
编辑推荐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