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自主真会“先亏三年”抢市场吗?
文/赤脚远足
“理念”和“启辰”等合资自主品牌,不是为了一味迎合政策需要,而是有正当商业逻辑的。
就在自主品牌企业惊呼“狼来了”的时候,那些合资自主计划“箭在弦上”的企业说不定在私下里偷着乐:瞧!尽管我们还没真正发力,但是对手已经开始颤抖了……这颇有张飞在当阳桥上振臂高喊“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于死战?”的夸张效应。
为了使舆论向自主品牌阵营施加更大压力(如果确实能起作用的话,暂时还仅仅是舆论上的压力),有合资企业老总甚至喊出了(合资自主品牌)“上市三年不赚钱”也要达成对自主品牌“一击致命”的市场效果,以示合资自主模式的威力到底有多么强大。
毫无疑问,有着多年“原始资本”积累的合资企业,如果真的以“做亏”为代价推出自主品牌产品,确实有“亏损三年”的财力和实力。但是仔细想想,那些合资企业真的会这么做吗?他们这种“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做法,跟恐怖分子自杀性爆炸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更可笑的是,这完全是一种违背商业逻辑的推测。说的直白一点,企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真金白银的投入去上马新产品,不管是合资还是自主品牌的产品,说到底都是要赚钱的,而且这种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初衷去看,在合资公司当中会更显迫切。
拿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30为例,笔者相信,上汽、通用和五菱三方联手打造的宝骏630,第一目标肯定不是为了打垮本土自主品牌,而是为了抢夺别克、雪佛兰、荣威和MG等品牌不易覆盖的细分市场,从而实现企业市场份额和整体利润的最大化。对自主品牌的冲击,仅仅是合资自主附带的一个客观效应而已。
需要让自主品牌警惕的是,合资自主真的会以“超低价”发起攻势吗?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话题。悲观者认为,毫无疑问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不凸显价格优势,怎么与性价比明显的自主品牌竞争?合资自主和传统意义上的合资品牌如何区分?搞合资自主的意义何在?
上述分析有一定道理,而且从品牌差异化定位角度看,合资自主品牌下的产品会比一般合资品牌的产品在性价比上更有优势。无论是上汽通用五菱宝骏,还是广本理念或者东风日产启辰,他们毫无例外都是从A级车开始起步,并且奉行“低沉本华运作、高性价比竞争”路线。
不过,“高性价比”一词并不意味着:合资自主将会与自主品牌一味地展开低价竞争,尤其是那种为了击倒对手,双方不惜展开一场“鱼死网破”的争夺,充其量只是后者“杞人忧天”的一种假设而已。
而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设应该是,合资自主依托母品牌号召力以及配套商优势资源,最终会向消费者(尤其是他们此前忽略、甚至干脆就是没法覆盖到的二、三线城市的需求)提供比自主品牌性能和品质均更好的产品,其售价肯定也会高于同类自主品牌,从而达成综合竞争性指标“性价比”上的优势。
“我们要在质量和成本间寻求平衡,而质量可靠是我们最大的追求。”在合资自主的阵营当中,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的话显然是颇具代表性的。在宝骏630下线仪式上,沈阳曾向笔者表示,宝骏的定价需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不会受限于成本,更不会盲从于竞争对手。
“品质好一点,价格高一点”是合资自主相对于自主品牌的一个相对理性的“差异化”定位。与此同时,从长远来看,合资自主品牌“向上走”的势头,也从客观上要求前者不能一位地固守低端市场,这在客观结果上必然要求产品定位和价格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和“理念”、“启辰”一样,“宝骏”品牌同样没有被限定在“只能推出10万元以下的产品”或者“产品的市场定位只能低于某款产品或者某个品牌”条条框框之内;而且就宝骏630这一款车而言,排量1.5L和1.8L分别主打的是两个不同的价格区间。
在宝骏630下线当天接受采访时,沈阳曾意味深长地向在座所有媒体澄清道,宝骏品牌在“向上走还是向下走”的问题上,不会受合资公司现有品牌和产品布局的影响。“没有谁规定宝骏一定要定位在通用雪佛兰之下,宝骏和雪佛兰别克隶属不同体系,都是各自发展自己的品牌。
因此,对于自主品牌而言,“理念”、“启辰”和“宝骏”等合资自主“新兵”的加入,只是让市场竞争的游戏玩得更刺激些罢了,要将对手赶尽杀绝真的不现实。(注:博文观点仅代表博主一家之言,欢迎拍砖但请文明用语,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