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的价值
标签:
杂谈 |
经常感觉自己就是一粒米,很小,但却很期待能有最大的价值。
因为我听过这样一则故事:徒弟问师傅,一碗米有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分成四五堆,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有多少价值,要因人而异。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最初的价值都是“一碗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的价值拉开了差距。到后来发展成不同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对“一碗米”的加工程度。按常理,加工的时间越短,离米的形态越近,价值就越低;加工的时间越长,离原来的形态越远,价值可能就越大。因此,要提升个人的价值,就要善于加工自己,善于开发自己的价值空间。我的一位亲人与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是大学同班同学,如今,他常常感叹在几个关键的时刻自己的选择和锻造不够,没有锻造出朱校长这样的价值。
提升“米”的价值,就是提升自己的价值,应有一颗勇敢的心。米和酒相比,价值不一样。这当中的变化,是经过无数次的发酵、锻造、熏蒸换来的。这与人对待成功的态度一样,只有勇敢地付出,才会有非凡的价值。有些人害怕艰苦的生活、寂寞的付出,不敢面对失败、面对挫折,不愿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只能原地踏步。很多年过去了,“米”还是原来的“米”,人还是原来的人。有些人勇于拼搏、不怕困难、持之以恒、艰苦奋斗,最终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开发“米”的价值,就是开发自己的价值,需有一颗宁静的心。常言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是,有些人受“快速成功、急速成名”心态的影响,急躁、浮躁、烦躁、暴躁,缺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心胸和境界。一些“米”还没有加工成熟,就争名夺利。这样的“米”,即使走上重要岗位,也会因为能力欠缺、素质不够,干不成大事。要想成功,唯有一心一意、精力专注,靠读书生灵气,用学习筑底气,以积淀养才气,让能力胜任岗位的需要。
拓展“米”的价值,就是拓展自己的价值,还需有长远的眼光。功夫非一日练成,人的价值也不是一天就能提升的。从“一碗米”到“一瓶酒”的价值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信息膨胀、知识爆炸、创意不断的现代社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充电,知识才不老化、思想才不僵化、能力才不退化。一个不爱学习、不思进取的人,只能保持“一碗米”的价值。相反,心怀忧患、终身学习的人,眼界才会越来越开阔、思想才会越来越深刻、境界才会越来越高远、价值才会越来越厚实。
好好开发自己“一粒米”的价值,积累、沉淀、再积累、再发酵,让自己回头时觉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