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成就离不开昔日的一谈。”近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08级学生张凯在一篇回忆网聊的文章中如此感叹。他说:“从2000年我开始上网的时候,孙云晓老师就每月去中青网聊天室与我们交流,对当时年幼的我们以鼓励,教会我们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各种现象和挫折。这无疑对我们的青春期发展,以及日后的生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2000年6月至今的10年多来,孙云晓教授坚持每月与青少年及其父母和教师网上聊天,破解各种各样的教育难题,促进了一大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孙云晓网站的聊天室被誉为“最有质量的网上探讨家庭教育的平台。”近日,凝聚专家与网友教育智慧的丛书《孙云晓与你面对面》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孙云晓与你面对面》丛书由4本书组成,即《教育就是以爱育爱》、《爱孩子要敢于说不》、《美好习惯决定美丽人生》、《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显然,这些书名是孙云晓在与网友长期交流中逐渐形成的核心教育观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评价说:“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孙云晓成为网上最富感召力的教育话题‘意见领袖’。”
《孙云晓与你面对面》丛书问世后,立刻受到读者和专家们的欢迎。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认真读了该丛书后说,“丛书包含的内容缤纷多彩,展现的思想珠玑闪耀,是在网络时代运用网络激发灵感、依托网络集纳智慧和借助网络传播思想的有益成果。”他认为,这套丛书是作答“钱学森之问”的青少年教育思想库,应该可以作为凝聚社会与学界智慧结晶的纲要,与政府部门制订的中长期教育、科技和人才规划一起,构成对“钱学森之问”的国家回答。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教授认为,“纵观书中所论及的问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核心的东西是儿童权利观念,即真正把儿童看作是能动的、人人具有发展潜能的、独特的人。这种对于儿童本质的认识是尊重儿童的基础,是一切具有现代意义的儿童教育行为的依据,也是避免产生儿童与长辈之间代际冲突的关键。”这位资深的教育专家感慨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正处于激烈变革中的国家来说,教育上的这种反思和呐喊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云晓新作所展现出来的未来性和一定的超前性,正是时代、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与要求,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必须。”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田慧生研究员说:“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以成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以成人世界认同的价值标准评判孩子的一切。于是,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父母与孩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疏离甚至对立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在这方面,《孙云晓与你面对面》丛书给我们提供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在有些问题上,放弃成人的标准或权威,放弃强迫,转换一下立场,变换一下思考问题的角度,切实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关注他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横亘在两代人之间的那堵无形的‘墙’就会逐渐消解,理解之窗就会悄然洞开。”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首席专家、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劳凯声教授在评论中说,“这套丛书的内容是孙云晓10年来在网上与青少年进行讨论、沟通的一个缩影,所涉及的问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说教。因为在互联网上不存在现实社会中处处可见的各种权威话语,所有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准则都必须放在新的尺度下重新审视,因此这种形式可以说更具有挑战性。作者没有扮演传统的教师角色,而是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来与青少年共同探讨,不仅感动着孩子,也感动着他们的父母和老师。我在想,如果中国的父母和老师都像孙云晓那样以一颗炽热的心来面对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教育的问题可能就会少得多。”
作者孙云晓已经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38年,如今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和副主任,其博客访问量高达650万,微博粉丝突破55万。他对与广大网友的深度交流情有独钟,说正是因为坚持网上交流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他说。没有任何时代的父母像今天这样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