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学毕业生李晓强故意伤害致死一案开庭审理。江苏南京一位做保姆工作的准丈母娘,在反复跟女儿的男友李晓强提到结婚的条件是“房子”之后,小伙子失去理智,用羊角锤砸向其头部。同时,雇主老人由于呼喊救命也被迁怒遭害,两个月后死亡。
看到此新闻,一些人对李晓强的惨无人道表示谴责,同时一些人也为准丈母娘逼人太甚感到遗憾:刚毕业的大学生,让人家买房子,何必呢!
该被砸锤子的不是亲情关系上的此“丈母娘”,而是房地产业隆重推出的彼“丈母娘”。
被锤子砸中脑袋的,只是生有一女的普通中年妇女,而折射出的是一个社会怪现象:凡是“家有待嫁女”的父母,就必须给整个社会一个压力,让刚刚毕业的准女婿加入购房大军。
“丈母娘推动房价”本是被誉为地产哲人的冯仑之笑谈,这个人说话,前两句还能说点正经的,第三句就要调侃,不然就失去固有风格。关键是学者们高度赞赏,认为这就是一种经济现象,以至于后来在严肃的专业术语中也出现了“丈母娘经济”一词。
有“丈母娘”就必有“婚房”,是“婚房”就必是“刚性需求”,是“刚性需求”就一定不是盲目投资,就一定不受调控影响……
这一偷换过来的概念已经被所有人认可,而成为了“民俗”。房地产业对“丈母娘”的出现大加赞赏,他们希望更多的“丈母娘”加入逼准女婿买房的行列,从而达到无限扩大“刚需”,使调控失效,最终保持高额利润回报的目的。
李晓强在庭上对检察官承认,自己的压力过大导致行为失控,除了找不到工作、继续深造无门,刺激自己的最关键因素是“房子”一词。第一次是女友谈起她母亲说“必须在南京有房子”,他的情绪有了波动,特地坐火车到南京,希望能够侥幸听不到“房子”这个词。但是这位“丈母娘”不出意外地提到了“房子”,于是他制造了悲剧。
中国历史上重男轻女,生男生女用“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来区别。但是现在的大城市,特别是最近几年,观念反过来了。老友多日不见,互相问候“生男生女”,如果听说对方生女,接下来的羡慕就是:“偷着乐去吧!”
因为按今天的“民俗”,生儿子就必须准备宅子,生闺女就可以伸手要房子。
一个自己一年工资只够在本地购买一平方米楼房的家庭服务员通过劳动成为有房一族,时下太不可能了,但“丈母娘”的身份却是跟所有丈母娘平等的,别人的女儿可以“嫁给房子”,保姆的女儿也一定要把握这次机会。
对一个工作还没找到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房子成为了幸福生活的“命门”,于是跟房子的利益捆绑起来的“丈母娘”就成了“敌人”。
希望李晓强砸中了所有的“丈母娘”的良心,更希望我们今天的“民俗”很快成为“旧社会的陋习”。等90后或者00后到了婚姻年龄的时候,但愿“丈母娘经济”已成为历史。
法制晚报评论员 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