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车能缓一时不能济一世
12月23日,北京市发布了几项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调控小客车(主要是轿车)的数量。采用政府配置指标、先摇号再买车的方式,希望把每年的机动车增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根据规定,2011年度小客车总量额度指标为24万辆,平均每月两万多,指标额度中个人占88%,营运小客车占2%,单位占10%。另外对购车者的资格、摇号及买车程序等相关内容做了规定。
笔者曾经主张,解决交通拥堵,并不能依赖“限车”,比如单双号啊排量大小啊控制数量啊之类,而是主要从交通规划、管理方面找原因并解决问题。即要“疏、导”,而不是“防、堵”。否则只能是人为地添堵。所以不必要增加交警和电子摄像头,不必要设置那么多的红绿灯和交通路口。要让车飞跑起来,不要“卡”车。车夫的另外一个建议可能比较难,就是充分尊重人。咱们的司机素质还很低,完全无视人的宝贵,视之若草芥,自然就会不守规矩,横冲直撞,扰乱交通。
当然,车夫说的这两点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是一个长期缓慢而艰巨的任务。
北京市政府直接采用“限车”方式,可以立竿见影地控制城市机动车增长率,防止交通拥堵程度加剧。这是“堵”。同时,他们也有疏导的方法,比如增加各种形式的公共交通线路,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交通科学管理,等等,是多管齐下。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之下,这些都值得肯定。
北京“限车”会给汽车行业市场带来一些影响,尤其是针对北京地区的经销商。对于整个行业来讲,也会有冲击。不过,总体来说,当前的车市极不正常,应该回归理性,一些限制性措施未必是坏事。至于总量,单单是北京限车,还没有那么大的打击力度。怕的是关系全国形势的相关政策,以及人们的购买力、购买心理等问题。北京能限制在北京买车,但是不能限制人们到京外买车。外地牌照的车进京是个问题。如果把北京人从外地买来的车以及进京或私人或公干的车都限了,那北京的交通问题将基本解决了。
可是,很多东西都是不现实的。北京不可能永远堵下去,迟早会有解决的一天。如果将来还是以汽车为交通工具,那么解决方案只有一个,就是改变北京的城市功能。在实施“限车”、缓解拥堵的日子里,应该考虑一下终极的解决之道。
作者:车夫
授权状态:本文已授权给搜狐网独家刊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请登陆车夫博客文章首页,浏览更多的独家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