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黜“以药养医”必须快刀斩乱麻


废黜“以药养医”必须快刀斩乱麻

杨于泽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4日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透露,去年一年中国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过度用药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满,一向被归纳为“看病难、看病贵”,进一步才是大处方、药价高。其实,贵只是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是过度用药、过度医疗。病人不仅仅是多花了钱,而且是吃了可以不吃甚至根本不该吃的药,结果就是健康受损,甚至有人折寿短命。

       中国的医院过度用药,在国际上早出了名。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就指出,中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另据国内报告,我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

        对于“看病难、看病贵”,人们习惯于看成是医生道德堕落、专业腐败的产物,骂医生是“吃病人的狼”。其实追根结底,过度用药、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乱像是体制之“果”,而所谓体制,很重要的就是“以药养医”。这是我国现行一项基本的医疗事业筹款制度,具体说来,就是医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等于几块钱的挂号费,医生主要以多开药为方法,为医院和自己创收。

       权力容易腐败,而医生手中也掌握着一种社会权力,即处方权。权力腐败的根源是人性的弱点,比如自私自利、贪婪、好色等。政府官员具有人性弱点,医生同样具有人性弱点。政府掌握公权力会腐败,医生掌握处方权,同样也会倾向于自利自肥。当医生不把病人当目的,而是当成赚钱的手段时,医生就会热衷于开大处方,搞过度用药、过度治疗了。

       反腐败首先是一个制度设计问题,防止一切权力腐败,制度都是治本之策。防止公权力腐败,必须确保对权力的监督和制衡;治理医生过度用药,必须停止“以药养医”。如果处方不再是医生工资福利的来源,就等于把过度用药的病根连根拔除了。

       废黜“以药养医”这种坏的制度安排,官方和民间说了很多年,但一直雷声大、雨点小。早在“九五”期间,国家就提出“医药分离”,医院不再卖药,病人拿着医生处方到药店买药,但并未在全国真正铺开。后来,这项改革被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取代了,有关部门希望通过集中招标采购降药价。药价或多或少降了一点,但体制上还是以药养医,医生开大处方的动力依然堪称强劲。

    改变以药养医的安排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表面上看,以药养医的利益链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但说到底,是政府对以药养医形成路径依赖,缺乏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有可能,一旦不再以药养医,政府会背上财政办医的包袱。但想一想13亿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考虑到全民族的未来,政府就应当快刀斩乱麻,将以药养医这种坏体制一朝废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