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从利率的调整可以看到中央治理经济的决心和力度,反过来,从中央的相关会议精神也可以预测明年的利率变化趋势。
从2006年7月到2008年4月,CPI指数持续22个月攀升,最高峰达到8.7%. 从2006年8月19日到2007年12月21日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中央银行连续7次加息,才终于遏制住飞速狂奔的CPI。
正当中国经济步入稳定运营的轨道,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突袭,中央银行连续进行了两次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并出台了鼓励房地产、汽车行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直接带动了经济的全面复苏。而持续的货币超发则推动了通货膨胀的加剧和资产泡沫的产生。在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2010年,监管层将全年信贷目标定为7.5万亿元,但前11个月的新增贷款已经高达7.45万亿元,全年超标基本成定局。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速也远超过年初目标。截至11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7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高于17%的目标值。
影响利率的因素主要有GDP增速、通货膨胀率、资本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在汽车、房地产等产业的拉动下,今年的GDP增速预计将超过10%。今年的CPI指数屡创新高,形成了客观上的通货膨胀。
由于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持续火爆,楼市出台了提高首付等措施并举的新政,然而仍难遏制各地楼市的疯狂增长。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居民生活消费品全无降价趋势。中央银行迫于无奈,于新年前夕第二次加息。
12月10日召开的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将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流动性闸门,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
随着城镇化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预计明年的GDP增速不会低于8%。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就业,将显得同等重要,而在2010年底两次“轻描淡写”的加息,并不能对居民的收入增加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目前实际利率仍处于负值水平。而房贷、车贷的压力却有小幅提高。
2011任重道远,预计央行将根据CPI的表现出台一连串的加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