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投行阿土哥的总结
一、某PE投资人小结的判别财务状况的小技巧
1. 通过工资表判断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将项目企业的员工薪酬与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作比较,可以看出其吸引人才的能力,对于技术型企业,员工的报酬和相关的激励机制更是反映团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2. 通过水电费、运费单判断企业的生产、销售能力。对于制造型企业,水电费和运费是甄别其生产规模、产能、销售能力的试剂,漏税容易偷电难,这些水电费、运费等指标有时对判断企业的真实生产和销售情况比从营销入手更为有用和可靠。
3. 通过银行借款判断企业的诚信度和财务弹性。企业如果对自己的发展有信心,其融资的首选一般是债务融资。因此,在企业有可抵押资产的情况下不选择银行融资是需要关注的,反过来,如果银行给予信用借款,那对企业素质的评价就可以加分,而一个从来没有产生逾期还款的企业是值得信任的。
4. 通过供应商账期判断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账期跟产业链地位有关系,跟项目企业本身也有关系,供应商会比较了解下游的客户,如果给予的账期高于或低于行业水平,都需要关注。
5. 通过纳税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情况下,没有一个企业会在没有销售或利润的情况下去缴税,因此,完税证明是判断企业销售和利润最直接的方法。现阶段,在本土企业中,良好的纳税记录起码意味着企业还有成长空间。
以上是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在一篇发表于《新财富》的文章中的小结,很多都是网友们热议过并认可的方法。
二、一种常见的收入成本舞弊手段
1. 收到销售款后不入账;
3. 虚构原材料入库(附自制入库单),借“原材料”、贷“应付账款”;
4. 将上述两笔虚构的分录对冲,借“应付账款”、贷“其他应收”;
5. 虚构生产领用材料(附材料出库单和有关人员签字),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
至此,本应入账的现金和虚构的购买材料的现金对冲。不仅收入未纪录,反而增加了成本。
三、权益法下ROE高于购买法下ROE之原因
1. 从分子来看,只要被合并企业前有盈利,权益法下的当期收益就要大于购买法。
2. 从分母来看,虽然只要被合并企业前有留存收益,权益法下的留存收益就要大于购买法(这会增加当期净资产),但是由于购买法是按资产的公允价值将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纳入合并报表中,当资产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就会使得购买法下的资产价值高于权益法。
提示:以上的分析都建立在被合并企业盈利且资产有较大价值重估空间的前提下。但若被合并企业此前亏损,资产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值时,权益法下的ROE却反而有可能低于购买法。
四、零碎合集
1. 税收法规规定,纳税人为对外投资而借入的资金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计入有关投资的成本,不得作为纳税人的经营性费用在税前扣除。用以后年度的借款偿还以前年度的投资款,以后年度的借款利息按上述规定也应资本化。
2. 在新会计准则下,由于在母公司报表中对子公司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子公司不能将其留存收益全部以现金方式分配完毕,母公司就不能在其账面确认留存于子公司账面的留存收益,这就会导致有限公司整体变更折股净资产减少。特别对于子公司较多,利润主要体现在子公司的企业,应充分考虑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对有限公司母公司净资产乃至新设股份公司股本的影响。
3. 多数申报IPO公司对截至发行前最近一年的利润都会进行分配。由于利润分配是基于母公司主体而非合并主体进行的,如果子公司不能将其实现的留存收益以现金方式向母公司实施分配,母公司就不能确认收益并进行分配,从而使得留存于子公司账面中的留存收益不能分配给发行前母公司原股东。
4. 专利评估时必须考虑关乎专利价值的如下技术性因素:替代性、先进性、创新性、成熟度、实用性、防御性、垄断性等。专利评估时必须考虑关乎专利价值的如下经济性因素:取得成本、获利能力、许可费、类似资产交易价格等。
5. 若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借:银行存款、财务费用(贴现息),贷:应收票据。但若是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则应,借:银行存款、财务费用(贴现息),贷:短期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