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提倡循序渐进降温方式 防止投机组屋买卖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为了避免一次过下重药导致楼市崩溃,循序渐进的降温方式一直是政府的基调。当降温措施无法抑制房价上涨时,药方必然越来越强。 

   非津贴组屋的最低居住年限(Minimum Occupation Period,简称MOP)在半年内二度延长就是一个例子。今年3月,非津贴组屋的MOP延长至三年,到了8月底更进一步延长到五年,防止组屋沦为投机工具。

   过去,非津贴组屋的屋主向建屋局贷款,住满两年半就能把屋子卖了,向银行贷款而没向建屋局贷款的,则是住上一年就可转卖。

   新加坡政府也在8月底推出近年来较令人印象深刻的降温措施:私宅屋主在购买非津贴组屋后,须在六个月内脱售所拥有的私宅。这样一来,不愿售卖私宅的屋主就不会购买转售组屋,有助于减少不迫切的购屋需求。

   组屋转售市场之后立刻静了下来,各方都在消化措施对市场的影响。不少潜在买家也开始持观望态度,等待屋价及现金溢价(COV)下跌,导致本季度的组屋转售交易量比上个季度减少约30%。

   尽管如此,买卖新加坡组屋的还是大有人在。在证券行工作的陈志翔(27岁,助理副总裁)和妻子曹蓓(31岁,经理)在上个月刚以38万元售卖白沙的四房式组屋,售价已包括2万元的现金溢价。

   陈志翔说,他们是在降温措施推出后才决定卖掉组屋。当时房屋经纪说,许多买家已变得更谨慎,有的还希望不久后能以零溢价购屋。

           虽然零溢价购置组屋非常困难,但国家的政策调控谁也不知道,有可能不需要也有可能,所以还有很多处于观望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