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楼市调控可借鉴计划生育


 

明年楼市调控可借鉴计划生育

 

作者:郭海臣(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最近,身为国家领导人的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形式,对中国房地产行业接下来调控提出方向、做出战略部署。这样的行动必将2011年的中国如何调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个月前,我曾经在广州一座茶楼里,与业内好友阿文一起喝茶、闲扯,喝着喝着,扯着扯着,自然就开始往2011年的楼市调控方面扯开来。那时,我俩共同感到2011年的楼市调控将会越来越加严厉。但是,同时,又都感到目前的楼市调控,将该用的政策用了,不该的政策也用了,我们切磋了半天,一时也替政府想不出更好的主意。

 

我们这等草民之所以关注调控的初衷,是因为我们这些寄生在房地产行业的寄生虫,完全靠靠在房地产行业里混口饭吃,因而,在年关探讨一下明年的政策方向与楼市走势,也是必须而必要的。这其中,不乏也含有一种“楼市兴衰,匹夫有责”的高尚职业精神,与变相的爱国情怀。

 

2011年12月26日,温总理在继胡主席提出加快建设保障房的重要讲话精神,走进电台直播间与广大听众交流,温总理称,中国将继续加大力度抑制房地产投机,继续推行限购令政策,并承诺“在任期内一定要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翌日,李副总理也在一次会议上表示,明年在全国范围内新增共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要下决心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目标实现。经过几年努力,使保障性住房在住房供应体系中的比重大幅度提升。同时,要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综合采取财税、金融、土地、市场监管等联动措施,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努力使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正、副两位总理是在年底楼市屡调屡涨之际,公开发表这番讲话的,其中含义已经不言自明,这是政府公开向社会做出的一次郑重承诺:政府是有能力治理楼市过快上涨的,起码遏制高房价的决心是不变的。由此推论,2011年的楼市调控将会迎来更加严厉的一年,应该是今年房地产调控基础之上的升级版,因为2010年的调控政策已经极其严厉了,已经动用了政治行政干预的非常手段,但房地产市场依然涨势不减。如果不进一步加强楼市调控力度,楼市依然继续涨不停,显然政府难以兑现诺言。

 

现在想来,中国房地产行业除了在1997年香港爆发经济危机之前,房地产行业发展迟缓徘徊很长一段时期之外。而自从大陆启动内需,彻底放开了房地产行业那一年开始,中国房地产就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就像患了疯牛病一般。不过,中国楼市也在两个时期,遭遇过真正的严重下挫的危机:一是中国“非典”瘟疫流行的严重灾害;二是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受灾。由此可见,预想使楼市、房价大跌,除非出现天灾人祸。除此之外,不管动用什么样的政策,都将无济于事,收效甚微。这主要是因为,人为的调控政策顾及太多,而天灾人祸却从不考虑这么多,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当然这是蛮干!

 

中国人往往太纠结于在具体事务中斗智斗勇,在互相拆台的内耗中,却忽视了应该解决问题的实质。所以,圣人的孔子只能开坛讲学,散布其一家之言的理论学说;而不学无术但善于用人的刘邦,则可治国平天下。如果政府能够推出既可均衡社会整体利益,有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同时,又抑制了楼市过快上涨的政策与手段,我们已经要为其鼓掌了,将楼市降下来的手段,我从来就不敢奢望。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应该理解政府,换了你,你也一样拿房地产行业无计可施。咱们谁也别站着说话不腰疼,理论家就想孔夫子一样,个个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你来实操一把试试?!没有深陷这个房地产的困局中,就很难体会房地产行业的凶险与无奈。

 

如果沿着我以上的发现——“拍倒楼市、房价非人力所能为”——这个近乎荒谬却又真实的逻辑思路基本可以推断出:2011年的楼市调控,虽然正、副总理依然信心不减。但是政府将面临很大的挑战。政府需要汲取各方面的智慧,才有可能不至于使政策走偏。如果按照我的观点:中国楼市调控的滞后性、地方性、潜规则三大特征决定了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必须面对现实,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任何脱离实际,不尊重现实、不能实事求是的产业政策都将把一个行业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因此,我提出的方案建议是:2011年的楼市调控,如果真想取得显著成果,则必须动用“三只手”。也就是,要理清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执行。不管是保障房的建设、分配与落实,能够彻底体现执政为民与长治久安;还是严控投机行为进入楼市,而导致的产业经济与宏观经济,需要考虑资金流向的均衡调控。应该说,这些政策的出发点都没有错,其主要的问题出在执行层面上。因此,在我看来,2010年楼市调控比较现实、比较靠谱的执行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政府的手

 

“政府的手”主要强调的中央政府的调控手段,或曰政治手段。房地产行业调控失效的病因,其实在根子里的矛盾是中央和地方的政治、权利、财富的平衡与博弈。中国楼市未来处于涨势无法改变,如果没有地方政府不能配合中央贯彻落实,就会将中央精心设计的落空。因此,2011年中央政府必须强调中央权利,沿着目前限购令的正确思路,继续推行更加严厉的限购令。

 

笔者乱想:如果借鉴计划生育,推行每个家庭只限一套房,结果会怎样?也就是说,对拥有两套房以上的家庭限期出售,从今天起不论是高官,还是草民都必须仅限一套房。目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房产税,保障房等政策,虽是一项可以实现房地产综合科学治理的好方法,但唯一的不足是不能在短期内见效,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解决不了明年的房价高涨的实际问题。如果每个家庭仅限一套房的措施推出,并开始从2011年开始强力着手清理,一直清理到保障房、房产税的作用真正显现为止,那时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变的雏形已显,地方经济增长逐渐脱离房地产依靠。则中国楼市在短期内无忧,在长期更无忧了。

                         

二、市场的手

 

“市场的手”主要是强调楼市调控的市场化手段,目前看来,推行行政干预的政治手段调控楼市依然势在必行。但并不是不能与市场化手段双向并举,应根据不同的市场,某些城市市场特征进行调整,比如:对北京、上海、深证、广州等一线城市,推出每个家庭只允许一套住房,一套房子的计算方式甚至可以涵盖对商业物业的投资性产品。当然,为维持城市经济的合理稳定发展,可以适当、适可而行。同时,要考虑对二三线城市推行稍微宽松的政策,使房地产开发的热度逐步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据我了解,目前,一线城市核心区,比如广州的核心城区,北京的三环甚至四环五环以内,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开发的土地。推出的货量已在逐年减少,开发的火热局势已经发展到了周边城市以及城乡结合部区域。所以,每个家庭仅限一套房的措施不仅可以阻击投资,同时,会将城市核心区域的房源迅速释放出来,以缓解这种市场难以调和的矛盾。挤压空置率,预防潜在的泡沫产生。

 

三、监督的手

 

“监督的手”主要强调是政府的督察力度,督察的贯彻执行源于中央政府本身,而不是靠地方政府自觉。这就像不能指望开发商主动降低利润售房一样。希望地方政府自觉维护中央政令是一个幼稚的政治幻想。靠媒体监督更是一件愚蠢之极的思想,地方媒体岂敢说地方政府的坏话?地方官员与上级官员的官场利益链,使上级的媒体也是见风使舵,不敢乱言。因此,楼市监督的手必须依靠中央铁腕推行,这个权利的行事必须中央亲自操刀,中央集权。

 

当一切政策调控思路正确、手段对路之后,督察之手就显得的非常重要。此时的督察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政令落实,据笔者的了解与观察,目前,地方政府执行政新政的力度与速度,比以前好了很多,毕竟谁都不想丢掉乌纱帽,但如果推出新政依然需要强力督察落实才行。二是对潜规则的治理与清除。也就是,地产行业的腐败。行业的腐败与潜规则是政策走偏,催高房价另一大内因。

 

笔者乱想:2011年,国务院应该成立“房地产行业专项稽查治理委员会”,由中央领导人亲自挂帅。关于这个委员会的具体人选名单,我在此号召,欢迎诸位有正义感的看官,在这篇博文留言版中留言、建议、推荐。

 

郭海臣

2010年12月29日

 


 

项目策划、顾问咨询、约稿采访、演讲授课。

联系QQ:425522735

 

郭海臣的博客链接 :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guohaichen

网易博客http://guohaichen1972.blog.163.com/

搜狐微博http://t.sohu.com/profile

搜房博客http://blog.soufun.com/guohaichen

 




 

特别声明:

 

1. 一切内容属博主原创。商业网站、纸媒体如需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支付稿酬。非商业网站转载须注明作者与网址链接。

2. 如无意损害了当事人利益,请及时告知,作者在第一时间删除,并请免诉。

3.  欢迎留言、交流、讨论。但是,凡有碍社会稳定、纯粹骂人的留言以及广告信息一律被删。

4. 作者个人观点,对作者公司以及读者不构成任何参考连带责任。如想交流,欢迎加入下面的“华人房地产QQ群”,限业界老总、经理人、专家、名博、地产及财经媒体朋友加入。

QQ交流(必须实名加入):

华人房地产QQ群(1):62269359

华人房地产QQ群(2):106281385

华人房地产QQ群(3):81633540

华人房地产QQ群(4):118539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