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媒体和网友都在议论和评论铁道部的新规,焦点又主要集中在普通列车的乘客迟到即票作废这一规定上。我觉得这种关注其实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和“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双重心态夹击的结果;忍无可忍、太过分了,才会导致这种群起而攻之的现象。而我也想就我的铁路体验,说说我这冰冻三尺的感受,是怎么形成的。
我从1977年开始写到现在的日记,记录下了我乘火车的三个刻骨铭心的经历。
记录一:1989年6月28日,我和父母搭乘上海到西安的火车回西安;列车早上6点18分开出,我们在卧铺车厢里。当晚12点左右,车到郑州时,列车广播突然说“前方发生故障,请旅客们下车中转”,然后我们就被赶下了车;三张卧铺票外加三笔签票费,签得了三张无座票,我们气愤又无奈地换车站回了西安。我无奈:收了我们卧铺票的钱,半中间却可以随便打发我们上无座的硬座车厢,旅客成了沉默的羔羊。
记录二:1993年7月2日,我买了票价为75元的卧铺票,搭乘天津到吉林的285次列车去吉林;列车开动后,我去上了个厕所,回来后,我的铺位已经莫名其妙地让列车员卖掉了。一位女列车员冷冰冰地对我说:“你先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吧,等有空铺了,再给你安排。”我这一等就是10个小时,车到沈阳后,我才又得到铺位。我苦笑:旅客买了车票,就成了铁道上的算盘子了,把你拨到哪儿,你都得受着。
记录三:今年5月20日早上9点36,我乘4406次列车从天津到北京,这趟车应该在11点半到北京的;之前我已经买好了12点钟的1461次车票去南京。可是,4406次列车晚点了,进北京站的时候,1461次列车已经启动了。我只好签了K161次列车。如果是现在,这问题可就麻烦了:我是来晚了,可我为什么会来晚呢?是你铁道部的列车4406次晚点了,让我没法搭乘1461次了,你做错了,已经给我带来了麻烦,你不但没有任何的歉意,反而宣布我的车票作废,这是不是霸道地离了谱呢?我大笑:没有竞争的商场,是不是太霸道也太搞笑了呢?
我感慨:铁道部在对旅客们虎视眈眈、生吞活剥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让乘务人员别太把车厢当商场呢?卖鞋垫的、卖袜子的、卖牙膏的、卖牙刷的、卖饮料的、卖水果的,川流不息的、没完没了的、软磨硬泡的、死缠烂打的。是不是别太把公共火车当成私家轿车了?眼看着普通列车里人山人海的和高铁车厢里空空荡荡的,却硬是要把“钱高人寡”进行到底!
当然,独霸行业的绝不仅仅只有铁老大这一家,电信和银行早就霸成了习惯也霸成了自然。去年底,我到附近的中国电信营业厅去办一个电信套餐;彩页广告上说得很清楚,办该套餐送一部价值300元的手机。可当我兴冲冲地跑去办好了这个套餐的时候,服务小姐却说,广告上说的赠送手机没有了,只能选择营业厅内专柜的其它手机,不过最便宜的也要600块钱。就这样,手机赠送忽然变成了优惠购机;而此时,所有新套餐的单子都做好了,你说办不办吧?
银行更是得意的可以。有意识地关掉一排溜的几个窗户,为的是欣赏窗户外面的大排长龙。还远不止如此幸灾乐祸,我有一张农行的活期存折,偶然翻出来看到上面还有1块多钱,可密码早已经忘了;农行的答复是,我得出10元的密码重置费,才能取出这1块多钱来。没人会去干这得不偿失的傻事吧?正中下怀,这钱只能送给银行了。很荒诞:明明我有身份证能证明我是真正的户主,农行却坚持要我多花这10元钱,看来是想方设法地多敛财才是其服务宗旨吧?
我们国家垄断行业的独霸天下早就是消费者们司空见惯的事情了,远不仅仅是这三家;这种行霸行为,也是最有中国特色的现象之一。其实,不管是什么领域的单位、组织和个人,只要给了它独霸的权力,独霸现象就在所难免;独与霸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行业是这样,党国也是这样。
海涌观察:独霸岂止铁老大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