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苛政亮剑打压楼市遏制房价的大环境下,浅谈房地产投资理财肯定会吃不少板砖的,但是,我还是不合时宜地想讲点“真话”,因为我不想违背良心,也不在乎观点的错对,我始终坚持“知识、良知、智慧, 两知 + 一智,须讲真话”的风格。
岁末年初,房价的后市走势和后续政策,备受全民关注。中国房地产调控依然常态化地正在进行时,虽然2010年政策市引发成交量起伏波动,但是,事实上,房价还是在高位运行。目前,通货膨胀预期下,绝大多数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寻求个人的财产性收入--财富的保值升值问题。当目光聚焦到房地产,我个人认为,首先要研判未来中长期的房价的总体走势,“房价螺旋上升的预期”,其实还是比较有广泛的基础和代表性。“房地产投资成为居民的投资首选”,有央行最新问卷调查作佐证。
日前央行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四季度26.1%的受调查居民在投资方式上首选房地产。此次调查覆盖全国50个城市的2万户城镇储户。在当前物价、利率及收入水平下,45.2%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如购买房产、股票、基金等)”,多于占比37.6%的倾向于“更多储蓄”,今年来“更多投资”首次取代“更多储蓄”,成为居民第一选择。而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房地产投资”以26.1%的相对高值继续成为首选,其次才是“基金理财产品”为20.4%,“股票投资”为14.8%。
近期业界普遍认为--“通胀预期正在加剧,当前不断高企的CPI导致中国已经连续8个月实际利率为负,百姓手中的钱正在寻找更多的保值增值渠道,而房地产投资再度成为居民的投资首选的主因是通胀。近年来“更多投资”首次取代“更多储蓄”,成为居民第一选择。这一倾向直接导致了居民储蓄的分流。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储蓄单月减少7000亿元,创历史纪录。在负利率和通胀预期背景下,居民理财急需保值,相比对楼市调控下调房价的担忧,购房者更担心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房地产依然成为居民投资理财的上佳工具。”
事实上,坊间都清楚:高通胀稀释百姓财富。流行一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2011年年初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国人必然会思考投资理财的方向。纵观中国目前的投资理财工具,大多数投资风险都难料,百姓还是过多倾向于投资房子,毕竟需求大,租售看好,况且还可以使用,房子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双重性。
投资房地产需要视角开阔,多做些功课把握市场投资机会。在现阶段中国发展进程中,房地产业突出的难以撼动的产业地位决定和支撑了房地产市场发展大方向,将伴随着快速的新型的城市化而全方位的发展。
二三四线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热点城市等)的投资机会凸显,其中的商业地产市场将同时会趋热。
上海楼市的中心城区发展热点侧重大浦东、大虹桥区域,其中迪士尼乐园板块会是持续的焦点,2014年开园前更是投资机会。若干年后其租售形势将媲美(有过之而无不及)世博会期间的世博板块。
一个“新”字就概括了投资理财的机会。“十二五”上海新一轮发展中心转向郊区--南桥新城、青浦新城、嘉定新城,三五年内新城必然是新气象。
以热点新城为代表的新型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将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如紫竹半岛、华侨城苏河湾等滨水城市综合体值得关注。此外,豪宅、别墅的投资前景仍然长期看好;“学区房”、“地铁房”、“景观房”热度仍然趋势不变......
事实证明,在中国,老百姓投资房地产的安全边际高。
上海楼市的投资性需求已暗流涌动。有意向的投资者要有主见地把握入市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又将会错失良机的。“错过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错过太阳,还有月亮,错过月亮,还有星星,星星再错过,难道再等流星吗?”试问,有多少机会还可以一再错过?
敢问我们,2011年,岂能避谈房地产投资理财?
以上闲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