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领海突然来了外国军舰,我们这里的反应是群情激愤:以为是对方侵略,是对方霸权主义,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然而,历史的诡吊却在于:或许就是这些军舰的来临,为领海所在国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日本的开国历史就说明了这一点。
历史上的日本就是深藏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从17世纪初开始,这个贫弱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渡过了两百多年闭关自守昏睡沉沉的时光。如果不是因为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它大概还会这么昏睡下去。
日本嘉永六年(公元1853年7月8日)。日本江户湾(今天的东京湾)的浦贺冲。午后,幕府检查船只的机构浦贺奉行所的执勤人员望着太阳下波光粼粼的海面,涌起一阵睡意。突然,遥远的海面上冒出四艘黑乎乎的船影。睁大了眼睛的执勤人员立刻紧张起来,不久这四艘船吐着滚滚浓烟快速驶来,他们立刻向周边观察的人发布指示。就在这时,这四艘庞大的船只又从他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当浦贺奉行所接到黑船的第一次报告的时候,黑船舰队已经在浦贺冲抛锚下碇了。自从1720年浦贺奉行所迁移到这里,所有船只不经过检查就不能从这里通过。这四艘巨人般漆着黑漆的黑船,堵塞在这里,让奉行所的人惊讶万分。他们划着小船来到大船边上,用荷兰文和船上的人通话,翻译把他们的职位译成负责谈判的副总督,黑船上的人才让他们登船。
此次造访日本的不速之客乃美国派出的舰队,一共四艘军舰,由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佩里准将率领,到日本的目的是要求开港通商。此时的美国正处在扩张时期,1844年,美国和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为他们打开中国市场提供了条件。1846年,美国获得了俄勒冈州,并将之扩张到太平洋边上。1848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美国的西部大开发从此开始。面对太平洋的地理位置,使美国人在“天定命运”的思想支配下开始向东方扩张。当时的美国面临英国大量的输入商品,这大量消耗了加利福尼亚发现的黄金,扩大对华贸易就成为美国的紧急课题。1852年,美国国务院给佩里下了训令,要求他为在日本海域遇险或避风的美国船只和船员提供避难的基地;得到粮食、饮水、燃料供应和进行船只修理的补给基地;得到开放的港口。他的舰队包括旗舰“萨斯奎纳号”,“密西西比号”等,佩里原先还想率领一支12艘船组成的舰队,但是最后到达日本的只有四艘军舰。
跟我们的反应不同:黑船到来的消息迅速传到幕府,首席老中(幕府中有数位老中,相当于内阁大臣,首席老中当时相当于首相)阿部正弘那里,由于美国人要求日方能够接受美国总统致幕府将军的国书,所以阿部正弘要求浦贺奉行(市政最高官员)和平解决,接受国书后使其返航。于是,7月14日,在久里浜临时搭建起来的建筑里,300名美国水兵登陆,浦贺奉行所的官员以总督的名义接受了蓝色天鹅绒包着的国书。于是,没有抗议,没有群情激愤,在佩里黑船到达9天后,佩里返航,约定明年春天再来。
不可否认,黑船的到来,震撼了推行锁国政策200多年的日本江户幕府,当时许多日本老百姓却对黑船充满着好奇。江户的许多人乘船在黑船周围参观,江户的社会新闻几乎都围绕着黑船展开。而面对黑船的突如其来,幕府在军事方面几乎处于绝望的状态。7月31日,在接受美国国书半个月之后,老中阿部正弘将国书分发给各地的大名(各藩国的藩主、诸侯),让各个大名和幕府的官员发表意见。这是1603年江户幕府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在幕藩体制下,国政大事历来是幕府独断专行,不允许朝廷和大名过问。从12世纪末开始,当源赖朝在镰仓(神奈川县东南)建立镰仓幕府,日本皇权至上的古代天皇制名存实亡,古代国家律令体制随之解体,开始了武家当政的时代,这就是12到16世纪的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就在德川家族建立幕府统治的时候,日本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地理大发现,1510年,葡萄牙人迅速占领了印度的果阿,1511年占领马六甲,1557年在澳门建立商馆,西班牙在1521年派麦哲伦横渡太平洋到达马鲁古群岛,1549年占领了菲律宾。葡萄牙人最早登上了日本的土地。早在1543年,漂流到日本的中国帆船上的三个葡萄牙人就把火炮和纸牌带到了种子岛。接着著名的耶稣会传教士沙勿略在鹿儿岛登陆并且开始传教。基督教开始在日本传播,一些大名也开始信奉基督教。1637年,九州西部天草岛和岛原半岛的农民爆发起义,这些农民多半信奉天主教。幕府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政策,原先,他们采取了开放的对外政策,奖励贸易,但是后来发现,这些政策有利于西部靠海的外样大名,这与幕府削弱强藩的强本弱末政策不符合。于是开始禁止造大船,对贸易进行统治。农民起义爆发后,为了根除海外传入的基督教的影响,禁止基督教,决心停止对外贸易。
于是,跟所有的传统国家一样,日本也于1633年、1634年、1635年、1639连续5次颁布“锁国令”。其内容主要包括三点:1,禁止日本人出航海外;2:禁止基督教;3,限制外国船的贸易,尤其禁止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前来。对中国船和荷兰船只,只限于在长崎贸易。到1641年,在填海建成的出岛上,荷兰人建立了商馆。从1633年开始,荷兰商馆的馆长每年都要到江户拜见将军。而对货物量很大的中国商船,管理得比荷兰人更松。日本颁布“锁国令”的时候,正赶上西欧开始30年战争,“锁国令”阻碍了日本和西方的交流,但是也避免了西方势力的影响。幕府的锁国政策是出于对大名的控制,幕府只和中国与荷兰进行贸易,这两个地方的情报《荷兰风说书》和《唐风说书》直达幕府。在锁国的体制下,日本走过了近220年的升平岁月。
然而,美国舰队的来临,打破了这一态势。虽然老中接受了国书,以权宜之计打发走了佩里,但是,如何应对明年佩里的再次到来?各地大名的态度明显地分为维持现状派和消极的开国派,只有极少数人建议积极的开国。1853年10月,幕府宣布废除禁止建造大船的命令,锁国令在西方冲击面前终于被突破了。最早向幕府申请建造大船的是外样大名萨摩藩。
第二年,1854年2月11日,佩里率领7艘军舰再次来到江户湾。这次佩里抱著极大的决心想达到自己的目的,抓住对日交涉的一切机会实现自己的太平洋政策。幕府对这次谈判是一种非常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决定“切勿酿成战争”;另一方面,又对外鼓吹做好战争的准备。3月8日,在横滨,幕府与佩里开始谈判。3月21日,幕府几乎全部接受了佩里提出的要求,签署了日本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亲善条约,即《神奈川条约》。日本开放下田和箱馆两处港口,向美国提供淡水、粮食和煤炭,并为双方飘流民避难之用。亲善条约还规定了最惠国条款,承认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的权利。在《神奈川条约》签订以后不久的几年里,英国、俄国、荷兰也相继同日本缔结了亲善条约。1856年,日本与荷兰缔结和约后,开始单方面给与荷兰领事裁判权,以后各国也根据最惠国条款均沾了荷兰的特权。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锁国的大门从此被西方列强打开了,日本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发展的转机——接下来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本也因此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1901年,即日本作为西方社会的一员,参加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的那年,在佩里登陆的东京湾九里滨,日本人建了一座纪念碑,上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伯理(今译佩里)上陆纪念碑”十六个大字,是伊藤博文的手笔。而伊藤博文则是当年倒幕的领袖之一,差不多跟所谓的明治维新三杰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齐名。很显然,在日本人看来,这次美国舰队的强行来访,不是国耻,而是一种值得纪念的正面事件。
事实上,正是这次外国军舰的强行访问,推动了日本迈向现代国家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