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借力物联网,发展智慧物流(续)

………珂罗娜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

在上篇文章,我们已经对物联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借助先进的数据采集、感应、集成等信息化设备,利用互联网及云计算等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技术,我们知道,商品变得跟人一样“有感情”了,商品和商品之间可以“对话”,商品和人之间可以“交流”,物联网的到来,将给地球人类带来又一次科技革命!

更令人欣喜的是,物联网这个老生常谈的新事物,已经不是存在于专家学者理论世界里的“海市蜃楼”了,在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完善后,已经有很多活生生的实例:南京建起了全国第一个“智能化小区”,这是物联网在人居领域的一个突破性进展;杭州市区的公交到站预报系统、公交自行车无人化管理、跟踪系统,是物联网在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个完美应用。

在物流领域,普及、发展物联网,让物流更智能,让供应链更智慧的呼声更是此起彼伏。贝因美集团率先建立国内第一个智能化物流配送中心,中烟集团斥资50亿拟打造全智能化烟草配送储存系统……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物流人振奋,让那些一直以为物流就是人工搬运、仓库堆货的人们改变了看法。在物流运输领域,我有这么一个描述,可以很好地对比传统运输与智能物流技术支撑下的现代化运输的不同与变革: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发出警报,自动告诉你车辆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空间还有多少剩余,轻重货怎样搭配都会自动提醒。当搬运人员野蛮卸货时,一只安装了RFID芯片的包装箱会大叫:“大哥,你扔疼我了”,或者说“亲爱的,请温柔一点,好吗?”,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时,货车会像老板一样训斥:“该发车了!”。

这些美好的技术能不能应用在服装物流领域呢?答案是肯定的。珂罗娜公司作为国内比较有知名度的服装品牌,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应该在物流领域。当制造成本上升、设计款式大众化、价格战越来越无序渐渐成为服装企业老板苦恼的现实时,快速反应、透明高效的物流运作系统,将成为缓解这一苦恼的一剂良方。传统的物流解决方案,诸如增加仓储人手、简单的物流外包、改善仓储货架设备、实施部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MRP)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物流的无序、效率低下、数据混乱的现象,但要根本上提升物流的效率,提高供应链上数据的实时、准确、透明化,靠传统物流解决方案将很难办到。信息设备和管理人员素质的瓶颈,将制约一些传统行业物流的发展。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也是企业利润的一大损失。物流的本质在于服务制造和销售,而我们落后的物流管理,却恰恰成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阻碍。

让我们先看看目前珂罗娜公司物流营运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

1、物流出货、补货信息滞后。物流无法准确知道每个门店的销售、库存、畅销款信息,出库、补货被动作业;

2、物流入库信息滞后。物流无法预知采购入库信息、成品完工入库信息,无法提前做出库位安排及收货作业;

3、物流作业效率低下。平均40万件库存、34千平米的仓储面积,需要安排20几个作业人员,人力资源浪费,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4、物流信息系统支持不够。盘点作业、产品跟踪系统、数据采集设备落后,数据集成、分析功能不健全,带来库存成本高、产品流动性弱、市场反应迟钝、缺货补货机会成本大;

5、WIP数据信息不全,在产品进度、数量无法提供有效信息预估,生产作业流程无法实现透明化;

诸如此类的问题,仅仅依靠单纯的MRPMRPⅡ模块、增加物流操作人员是无法根本解决的,如果尝试物联网系统,尝试RFID设备,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供应链简化方案,看看物联网、智能供应链如何带来珂罗娜公司营运的发展、变革。

以珂罗娜俄罗斯分公司为例。假设2010年俄罗斯分公司销售预算为40万件(各个款式),为方便计量,设定为D,珂罗娜总公司各职能部门设定为A,供应商(假设只有一家,面辅料完全供应,进口采购)设定为B,货运代理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设定为C。那么,我们来看看智能供应链下该订单的流转过程:

为了降低牛鞭效应,ABD之间实现信息共享,C作为专业承运商,当然也应该纳入信息共享范畴。AB下达采购订单,B在送货时,在每卷面料里都嵌入RFID芯片,装入同样安装有RFID设备的集装箱海运至深圳盐田港。到港后,由于海关装备了RFID读取设备,该面料进口不但实现了通关自动化,制造商及分公司(客户)更可以清晰地知道该面料的清关信息、提货情况。根据A要求,C将该面料用国内拖车拖运至A的原料仓,在原料仓收货时,由于仓库配备了出入库RFID读取设备,A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可以清晰地知道该面料的入库情况。A公司裁床通过信息共享,查询入库状态后,可第一时间自动发出领料通知,原料仓接收通知后,通过仓库自动分拣设备将所需成分和数量的面料输入裁床车间。由于面料嵌入RFID芯片,整个裁、车、烫、包的工序将完全实现过程透明化,船务部门可根据成品下线信息提前安排商检、报关。成品下线后,每个包装单元(SKU)都统一使用原面料的RFID芯片信息,装入配备有RFID设备的集装箱出口,由于公路、铁路装备了RFID设备,整个运输过程一目了然,监控了偷盗、误卸、掉包、滞留等现象。货物到达俄罗斯分公司门店后,在门店或仓库入口的读取设备处做短暂停留以读取数据。这样,由于采用了RFID技术,整个成衣从面料的采购、海运、报关进口、储存、生产制造、发运出口、客户(D)收货的一系列流程将变得透明而实时化,各个需求部门将第一时间掌握商品的动态。同时,由于门店也采用同样的RFID芯片和数据传输技术,门店的销售情况、库存情况将尽收眼底,A公司业务人员可根据D门店的库存状况及时作出补货、翻单决策,整个供应链将变得良性循环,牛鞭效应缩减为0,有效降低库存成本、人工处理数据成本,大幅度提升物流的敏捷反应速度和信息透明化。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贯穿订单处理全过程的物联网,整个供应链呈现四个字:智慧、透明!另外,通过物联网,仓库管理变得高效、准确,人力需求大大节约。在大型高等级仓库,甚至可以实现除了入口收货、验货人员外,整个仓库内部实现无人全自动化操作,仓库只需安排一个计算机屏幕前的操作监控人员。

我们来看看物联网在该供应链解决方案中的流程模型:

基于RFID技术的服装供应链管理系统总体模型

       
   
 
 
 

 

 

 

 

 

 

 

 

 

 

 

 

 

 

 

基于RFID技术的生产、仓库、分销解决改善方案模型

 

 

 

信息流相关系统

下箭头: 计    划    下   达    执    行上箭头: 执   行   结   果   反   馈下箭头: 计    划    下   达    执    行,上箭头: 执   行   结   果   反   馈 

 

 

 

 

 

 

 

 

 

 

 

 

 

 

 

 

 

 

 

 

 

 

 

 

 

物流相关作业

 

从以上案例和供应链的流程模型,我们不难看出,RFID在服装物流领域的运用的确能带来很好的效益和准确实时的数据信息,但采用整体的一揽子供应链解决方案似乎并不太好理解,也很难短期内体现物联网的价值,针对珂罗娜公司物流中存在的其他问题,笔者挑选了供应链节点上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来进一步分析RFID技术的优越性及实施办法,以帮助读者理解。

一、包装环节:

工厂后道包装经常出现装箱错误、吊牌不对实物、吊牌信息与洗水嘜信息不一致而带来的串色、串款、串码、装箱数据异常的问题,而传统的扫描器无法查验该差异信息,那么,我们来看看RFID技术是如何解决该问题的。

在后道包装处安装RFID读取和报警设备,类似大型商场的防盗门,同时,在每件衣服的吊牌和洗水标上嵌入RFID简易芯片,该芯片可折叠、可浸泡。当成品在读取设备前进行数据采集装箱时,标识信息不完全一致的成品即会被记录到电子计算机数据库中,同时,报警设备报警,提醒差错信息,要求重新包装。根据记录在案的错误信息,可快速查出包装人员工号、操作失误环节,为人力资源部的绩效考核提供客观依据。

二、退换货环节:

门店退货环节少数、串款(价值高与价值低的服装款号互串)现象在我们公司依然频繁,笔者做了个统计,从6月上旬到7月下旬的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门店退货少数37件,损失金额17414元,这些退货少数通过传统的包装、复核完善措施依然难以鉴定责任,但如果采取了RFID标签,情况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由于服装洗水标上嵌入了RFID芯片,又由于该芯片难以机械破坏,凡出入带有RFID读取设备或天线接收设备的场合时,商品信息可马上反馈给公司的中央处理器,根据GPS定位,可清晰知道服装的位置,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偷盗行为。

当然,任何新技术在应用初期,其共性的缺点都是购买价值过高,而更换全套RFID设备所花费的成本,也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受的。不管如何,新技术总是带来管理上的跳跃式发展,相信随着军用技术设备在民用领域的普及,该技术成本也将越来越低,其性价比也将越来越合理。

接连写了两篇关于物联网的文章,虽然不一定短期内就能快速地运用到实践当中,笔者在这里仅仅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重点在于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技术的推广普及。当一种新技术、新设备普及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智能物流靠的是信息,信息来源于数据,数据采集需要先进的设备,先进设备的配备需要前卫的理念,而跟进时代的理念必然带来管理流程的优化,优化的管理流程一定会带来公司经营效益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当物流成为珂罗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时,珂罗娜也一定会更快速地实现其辉煌而美好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