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让我谈谈对明年经济工作的看法,我想可以归为十五个字:“保增长、调结构、控物价、稳农业、惠民生”。
第一,确保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8%。现在讲保增长是要有勇气的,因为很多人讨厌GDP,有舆论说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都不提GDP了,你还提不是找骂吗?对此我很难认同。我们讲经济发展核心就是GDP增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最大成绩就是经济增长使国家实力实现大提升、使人民生活水平大改善。我们确实有“带血”GDP问题,确实有蛋糕切分不公平问题,但这不是GDP本身的错误,GDP没有错,发展GDP过程有破坏环境问题、不可持续问题,有的属于生产力起点低造成的必然现象,有的可以通过政策调整逐步解决。至于分配不公更不能说是GDP造成的。因为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排名还在世界100名之后,还有几千万人基本生活保障没有解决,全面建设更高小康社会任重道远,老百姓生活的改善、民生保障的改善,每年2400万多人新增就业保障,等等,无不需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保增长仍然是硬道理,属于第一位的任务。
第二,调结构。十七届五中全会讲十二五期间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其实类似的说法至少十多年前就强调过了,并且年年讲月月讲,现在看要下更大功夫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经济发展结构问题确实很严重,主要表现为消费与投资结构失衡,内需与外需要失衡,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均,更严重的是发展方式仍然粗放、低端,生态破坏比较严重,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弱。发生这些问题,首先是我国现代化生产力起点水平比较低造成的,是迈向现代化过程中必经的阶段,跨越不了,再就是市场化制度建设仍然不够。解决这个问题,要下大决心,要有指标设定,要通过制度进行,而不是政府命令。
第三,控物价。物价问题是最具风险的问题。这些年货币投入规模太大,每年投放速度、新增贷款增长速度,都远大于GDP的增速,目前M2投入量几乎是GDP规模的2倍,这么多货币悬在头上,如果居民预期发生问题,将不得了。为应对金融危机,这两年投入规模更大、速度更快,去年新增贷款增速接近100%。通货膨胀永远都是货币现象,票子发多了,票子印发的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物价必然要抬起来。这些年之所以物价没有成为特别严重的和问题,是因为有高速增长的经济做支撑,老百姓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信心,大家把钱存银行了。老虎锁在笼子里了。头上总悬把剑不是办法,必须化解这个风险。化解风险的办法,首先就是减少货币投放,这是治本的办法,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把这个风险逐步化解掉。其次,要保供给,不要发生商品短缺,让老百姓对经济有信心。当然如果能够把钱引向股市,不失为一个好的过度办法。
第三,稳农业。今年物价上涨幅度可能略微超过年初调控目标,但社会反映非常强烈,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农副产品涨价太高,属于结构性上涨。米袋子、菜篮子关系到每个家庭,特别是那些生活条件比较差的百姓家庭,对这些反映特别敏感。同时 ,农副业属于靠天吃饭的产业,容易发生问题。我们已经具备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关键是这个缺口被谁打开,其中最容易、破坏力最大的就是农副产品供应。所以,农业不能出问题,必须把农业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确保各项惠农政策力度不减,确保农业增产增收,确保农副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农业稳,物价就稳,整个经济就稳,国家就稳。
第五,惠民生。蛋糕切分得不好,是最有普遍性的问题。一个是切给国家多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财富分给国家多分给百姓偏少;二是不同人群间切分不公过于严重,城乡 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社会公平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高度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也特别提到这些问题,并且把民生问题作为十二五工作中重要的目标。这些工作,不能再拖,明年就应该有更实的举措推出来,让老百姓看得到、摸得着。
经济发展还有一个带有根本性问题,就是改革问题,这些年改革进展力度不够大,这是制约经济健康成长、制约发展转型根本问题,应该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给予推动。不能把问题留下来,积累多了会出更大问题,会更被动。
明年经济工作应该抓住五大重点
评论
编辑推荐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