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屋”结局并非皆大欢喜


最新的消息,根据12月7日《潇湘晨报》的报道,戴海飞的 “蛋屋”将被他所在的公司作为设计作品永久保存。
  
  我想起来赵传的那首《我是一只小小鸟》。
  
  在北京打工的戴海飞的“蛋屋”被媒体报道之后,如网友所料,第二天城管部门就在第一时间表态说这个“蛋屋”属于非法建筑,“蛋屋”被迅速“拆迁”。而而戴海飞自己被没收了“蛋屋”,目前是寄居在朋友家里,过几天说要在公司附近租个房子,过起和大家一样的北漂生活。
  
  这并不是一件皆大欢喜的结局。在戴海飞的“蛋屋”被拖走之后,有网友在微薄上留言说:“会不会公司或者其他部门给小戴安排了住处?”事实告诉我们,这样的想法只是美好的一厢情愿。这个报道招来了城管,北京的城管部门在第一时间的表态,也并没有太多的人情味道在里边。最开始报道这个事情的媒体,也在无意有意中成了一种“通风报信”。以前曾经有过一个市民因为买不起房,自己在大杂院里挖地下室居住的新闻,当时也有人担心新闻出来之后,这个“地下居室”将不复存在。以后,要是再有这样的新闻,想来还是要慎做。但是相关部门总不能继续这样将媒体充满了民生悲悯情怀的类似报道当成一种“举报”,这样会让记者尴尬无比,会让当事人尴尬无比,也会让整个社会尴尬无比。
  
  许多人慕名而来,学生、记者、商人,甚至还有外国人,最重要的是,戴海飞“优哉游哉”的“蛋屋”生活已经不复存在。事情的前前后后,颠倒成了一种行为艺术,只是这样一种行为艺术被逼入了太多现实的因素,成了挂在高房价这座大山身上一个风干的蝴蝶标本。
  
  社科院12月7日发表了蓝皮书,预计2011年如果调控放松,房价将会报复性反弹,价格可能上涨20%—25%。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还是希望“蛋屋”这样的事情还是越少越好,因为这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这些人,或者类似这些人的存在,也在提醒我们房价的宏观调控并不仅仅是一种打压房地产的市场行为,更深层次的它还是在调和一种有关民生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