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栋
成都高校同时惊现两起“车祸”,千人签名抵制“李刚”。今日晨,当笔者见到四川新闻网此醒目标题时,大为震惊。
细读下来方知,12月6日下午,发生在成都理工大学影视学院小广场上的两起“车祸”,迅速引来了校园内数千大学生的围观,奇怪的是并没有人上前救人,大家反而还对着车祸现场报以热烈的掌声。原来,这里是该校传播与经贸学院的同学们组织策划的一次公益活动,一块写作李刚名字并被打叉的牌子告诉大家,这是一场抵制“李刚事件”的行为艺术。(12月7日四川新闻网)
行为艺术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在大学校园再现事故现场,通过醉驾者、受害者、受损车辆以及血迹斑斑的模拟现场,教育人们注意校园交通安全是何等的重要,同时警示人们酒后高速驾车又是多么的危险。大学在校生作为这场行为艺术的观众,接收到的视觉交流,将深深地铭刻在脑海。这是一场创意独到、生动的校园安全课。
但是,人们忽视了行为艺术的合法化。发生在河大的那场“醉酒驾驶、逃逸、一死一伤”的校园交通惨案,直接肇事者是李刚的儿子李一帆而非李刚其人。因为,李一帆“我爸是李刚”的语境,才放大了这起特殊地点、特殊人员、特殊对象的一起普遍交通事故在全国的影响。
是李一帆牵出了他爸李刚,李刚并不对这起交通惨案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成都理工大学影视学院这场校园安全行为艺术表演现场,显示李刚的名字打叉的牌子,多少有点儿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