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危险根本在权力的醉驾
图片不忍目睹,围观的人群中,少年的尸体躺在公路边,盖上了也许自己曾经睡过的自家被子,边上坐着的父亲悲痛欲绝,母亲流着泪在抚摸可能已经没有体温的孩子的手。十几岁的青葱岁月,在公车醉驾中戛然而止。12月5日,河南洛宁市邮政局长酒醉后驾公车,在公路上逆行,撞死了5名青少年,最大的16岁,最小的14岁。 进入所谓汽车社会的中国,醉驾车祸多有发生,而公车醉驾逆行撞死多名少年,则是公车改革受阻、公权滥用诸多紊乱症候的综合发作。当公车使用中公私不分,驾车人违规也通过疏通关系解决,洛宁邮政局长的酒醉驾车其实权力在醉驾,遏制整个社会醉驾不绝,首要做的就是让醉驾的公权清醒。 在一个地方,每一辆公车的品牌、价格和排量,都直接关联标示着科处厅局的不同级别;从马路上汽车对交通规则尊重的程度和对人鸣笛的分贝,大概也能分辨出公车的不同级别,或者公车所属单位的权力大小。而不同单位的公车司机,也很能在司机的脾气上体现得出来。 在不少地方的马路上飞驰不仅仅是汽车,更是不同级别的权力权位和由此而来的面子。公车可谓权力的灵魂附体,从办公室延伸到车身,从官员延伸到司机。敢于醉后逆行的邮政局长,背后是一个地方局长们处于醉驾状态的权力运行。 当越级享受警车开道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公车滥装滥用警灯,公车超速、不交高速费、闯红灯等不受严格惩罚,这些都是“权力醉驾”的表现,真正的醉驾不过是权力滥用症的“轻微发作”而已。权力醉驾还向官员亲属泛滥,所以才会出现河北保定的李启铭酒后驾车撞死大学生还能够盛气凌人的声称其父是公安副局长李刚。而如果说过去公车由专职司机的间接权力醉驾,如今微服出行的方便使得更多官员亲自驾车,权力直接控制方向盘,专业性的降低和方向盘上的权力增强使得马路危险随之增加。 公车的“权力醉驾”各种症状,是马路街道上汽车的“风向标”,无权的民车首先“借用”公车品牌,奥迪车在民间热卖、套公车牌子即为典型,而社会驾德同样向公车“模仿”“看齐”,吉林长春司机姜晓舟身着假警服,撞倒一名妇女后还大打出手,体现的正是民车或傍附权力,或大胆侥幸,用尽心机获取行车的方便和对交规的越位。 公路边和校园里的行人遭受醉驾不测车祸,表明遏制社会醉驾不绝已是当务之急。而对权力的有效约束延伸到马路汽车上,让每一个方向盘的控制者都能够敬畏交通规则,如此才能有形成良好交通秩序的基础。当前,每年耗去纳税人1500亿~2000亿元的公车改革正为人关注,附着在公车的权力滥用也该为公车改革的应有之义。
马路危险根本在权力的醉驾
评论
14 views